铜绿金龟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成虫晚间活动,大量聚集在幼年果树、防风林中食害树叶直到深夜,常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叶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产卵在豆类作物上。成虫活动持续至8月以后。幼虫孵化后钻入土中。白星金龟发生更晚。6月上旬出现成虫,6~7月间发生较多。成虫白天活动,常群集啃食桃、苹果等果实。在有伤口果上吃果肉及果汁,咬成大洞,当受到惊扰时,立即假死落地或飞散。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寿命长,直至9月份才少见,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为害植物根部,直至越冬。
七彩龟又叫巴西彩龟,别名"红耳龟",原产于美州,八十年代初引进我国。其生长速度极快,仅夏季高温季节月增重每只可达125克,产卵量比普通龟高,孵化率和成活率也都大大高于普通龟。正面看其游泳时,头背甲上会出现红、黄、白、棕、绿、灰、紫等七种颜色,人称"七色彩龟"。背壳上有菊花瓣状放射花纹,在水中不动时像一盒盛开的菊花;游的快时,肌肤中黑、白、黄色的线条在水中荡漾,宛如驰骋在水中的斑马,令人赏心悦目。它和绿毛龟、金钱龟、四眼水龟均是观赏龟中之上品。
铜绿金龟,又名青金龟子,铜克郎。成虫长椭圆形,全体铜绿色,有光泽,体长16~22毫米。头、前胸背板、小盾片色较深,鞘翅色较浅,触角淡黄褐色。前胸背板密布刻点,两侧近边缘处黄色角质边。鞘翅密布刻点和纵隆线4条,胸腹面密生细毛。卵乳白色,椭圆形,长约2毫米。幼虫体长30~33毫米,呈“C”形弯曲,乳白色,头部黄褐色。体背面多横皱纹,腹末腹板有近平行的两纵列钩状刺毛,每列11~20根毛。蛹为长椭圆形,黄白至黄褐色,18~22毫米。
黄缘盒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又名黄缘闭壳包、金头龟、夹板龟、驼背龟等。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台湾、福建等地。黄缘盒龟为龟类良种,是高级的滋补佳品,其药用价值较高,还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黄缘盒龟头部光滑无鳞,吻前端平,上喙有明显钩曲,鼓膜圆而清晰,眼睛大,眼后有一条金黄色宽弧纹。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显著隆起,正中脊棱蜡黄色,背面盾片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纹。
小青花金龟,又名小青花金龟子、小青花潜。成虫体长11~16毫米,宽6~9毫米,体色多样。有暗绿、黑褐、紫铜、草青等色。但毛斑排列位置稳定,分布对称,外缘和翅缝各3个斑,白色,鞘翅肩凸及翅面上也常有小斑数个。鞘翅狭长,侧缘肩部外突,且内弯。纵肋2~3条不明显(彩版五十,269)。卵为球形,白色。幼虫乳白色,头棕褐色,体密生绒毛,老熟32~36毫米,腹末尖,刺毛列每列16~24根。蛹为裸蛹,淡白至橙黄色。
黑绒金龟,又名天鹅绒金龟、黑绒金龟子、黑老婆。成虫为卵圆形,黑色,体长8~9毫米,密被天鹅绒状毛及光泽。触角赤褐色,较小,10节。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点刻。腹部末端有1对气门露在鞘翅外。足黑色。卵为椭圆形,乳白色,长约2毫米。幼虫体长约16毫米,乳白色,头黄褐色。腹部末腹面约有28根刺,排成向前突出的横弧列,其前面有钩状刚毛。蛹为裸蛹,白至黄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