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玉米叶变红是玉米有些问题,但是问题不大。玉米叶变红可能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低温冷害、病毒性、缺素症、药害病虫害及遗产性红叶等原因。如果玉米叶长期处于红叶,那么就会影响玉米的产量,造成玉米植株矮小,玉米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影响光合作用,玉米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低温冷害所致玉米红叶:这个主要发生在春季,遭遇倒春寒天气时,低温容易导致玉米苗全株变红,这个在后期是可以恢复的。因此,在玉米播种时,尽量要避免在低洼冰冷及温度没有完全上升的时间播种,也可以采取覆盖地膜的方法来提高地面温度。缺素导致的玉米红叶:磷元素是叶绿素合作的助推剂,如果土壤中磷的含量不足,那么叶绿素合成就会受阻,就会出现玉米叶片变红变紫的情况。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该多施农家肥,科学肥料配比,出现症状后可以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来缓解。
这很可能是玉米的缺肥症状,这种症状多是由于土层薄,土壤中含农作物生长的元素少造成的。缺肥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玉米叶子在长到五、六片时变成紫色、叶边出现卷曲症状或茎秆变成紫色,这是缺磷现象。治疗措施:可喷施磷肥,一亩地施磷酸二氢钾200克,再兑水30公斤,给叶面喷洒,或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二是玉米老叶边缘、叶梢和茎秆出现紫红色,这是缺镁现象。治疗措施:可施钙镁磷肥,钙镁磷肥是作地肥用的,现在玉米已处于生长期间,可喷洒0.1%~0.2%硫酸镁水溶液于叶面。除上述缺肥症状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病虫害和作物受冻也可导致玉米叶子变成紫色。
如果变红说明玉米出现了一些病变问题。这种现象称为“红苗”。短时间的“红苗”问题还不大,“红苗”时间过长,则严重降低产量。红苗可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变低,根系活力下降等为害。造成“红苗”的原因主要有氮磷养分供应不足、低温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覆土过深过浅)等。防治红苗要在玉米5至6叶期追施氮磷肥,迅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另外,还应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避免在冷茬、低洼地种植玉米,整地质量好,播种深浅适宜,施肥方法得当,对黏重土壤进行改良等,都是防治红苗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要因地制宜地采用。
应该是玉米出现问题了,这种情况是玉米螟危害的结果。是玉米在晚期受玉米螟危害表现出的症状。主要是因为玉米螟在茎杆上钻孔,截断了养分运输的通道。如果钻孔的部位高,则红叶少,如果在穗位节上钻孔,穗位以上茎叶就全红了。米螟防治的方法很多,有灯光诱杀成虫(蛾子),有赤眼蜂破坏虫卵。但这些方法都是降低玉米螟群体,能杀死50%也就不错了。论防治效果,还是化学药剂防治好,在大喇叭口期向喇叭口里丢农药,称为“药剂丢心儿”。效果最好的农药是呋喃丹,现在不让用了。白僵菌颗粒、辛硫磷颗粒幼果也不错,能杀死80%。
没错的话很可能是缺氮肥和磷肥的原因,最好对土壤粘重,通透性不好的地块,采用增施有机肥或垫沙子,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对二洼地、新拉旱的稻田地,在早春采用翻地晾晒,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有利于根系下扎,并能提高氮、磷肥的肥效。据专家介绍:玉米对土中的空气十分敏感,最适土壤空气容量为30%,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10%~15%最适合玉米根系生长,玉米根系对氧气的最低要求为6%,低于3%玉米就要死亡。通过翻地晾晒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温度,有利于幼苗生长。
变红肯定是出现了问题,不过问题应该不大。很多农民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只用底肥不用口肥的地块都会出现红苗现象。因为底肥浅施熏籽烧苗,底肥深施苗期根浅吸收不到底肥,苗期种子养分耗尽,养分不足,所以表现现红苗现象。玉米为锌敏感作物,缺锌会出现白化苗,看似玉米苗红。一般锌肥以基肥为好;若生长期缺锌可于苗期每亩用1-1.5公斤硫酸锌拌细土10-15公斤,条施或穴施;或用0.1%硫酸锌溶液在苗期至拔节期间隔7天连续喷施两次,亩用肥液6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