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吧,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我一直都觉得“读书无用论”很荒唐,如果读书真的没用的话,国家为什么会那么重视,甚至还去费尽心思普及义务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为什么要设立世界读书日,想想就知道。
读书真的很有用,可以影响个人的命运。从唐代的科举制就可以知道这点。唐朝以前都是官职世袭,寒门学子很难进入朝廷。自从科举制出现之后,许多读书人就可以靠自己努力,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光宗耀祖。现在也一样,我们一样可以通过中考,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自从设立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高精尖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到现在,我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起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焕然一新,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知识决定思想的高度。有的时候文化程度高的人在看待事情、处理事情方面会更胜一筹,这句话并不是歧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而是大家思考的角度,宽度不一样,知识储备限制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
知识就是财富。用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个师姐,每个寒暑假都去兼职做家教,赚的钱除了可以供一年的花销,还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较贵重的东西。如果这个师姐初高中的知识没有学好的话,她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再比如说苑子文苑子豪,在大学期间,出了几本书,赚了很多的稿费,还自己创立了一个化妆品品牌,然后钱滚钱。
等你真正出了社会,就能真正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我也还在了解,毕竟还在上学。
当高考完那一刻要报志愿,因为自己考试不理想,考试分数也不够,与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
当进入大学之后,按照成绩分发奖学金的时候。
当上课的时候,老师问起来以前的知识,但是我却把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丢掉的时候。
当年班级里选去北大的交换生,因为成绩几分之差,最后决定不是我的时候。
当看到那些读很多书,有文化,有知识内涵的教授,在全国各地发光发彩的时候。
总之,很多很多的时候,你都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读书无用论简直就是个屁。
之前没有脑子的时候,曾经一度想着读书无用,但现在看来,读书无用的观点简直就是用来骗你们这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呆瓜了!
有没有想过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句话可能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在各大上市公司做老总做经理的成功人士说的吗?
可能是哪些,中央领导人说出来的吗?
可能是那些金融大亨说出来的吗?
可能是那些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辛勤的老师说的吗?
不可能的!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坚信读书才是真正的的财富,设想一下,他最后会变成什么样,让我来告诉你,他会变成某个领域的精英,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完成了自己一步步的目标,拥有一个完整且美好的家庭生活,生活条件殷实,生活方式属于较高阶层!
所以啊,现在的你千万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这句话都是些什么人在说?都是些仇富仇官的心态的社会底层的人说的啊!不要傻了,小傻瓜!
现在的你别管其他的,就好好读书。
这四个字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我们都在加油!都在读书!
比你聪明的在努力读书,比你勤奋的在努力读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在我上了大学听见的都是一些名校的学生多么多么的牛逼 在我们学校开讲座的时候请的都是一些特别知名有学识的教授的时候,在我看见同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就是比本科生好找工作的时候,在我看见别人都在谈论那一本知名的书,谈的津津有味,而我只能尴尬的在旁边听的时候。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些人说读书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拼这样的话,所以就有好多的人禁不住诱惑走了,对没错他们是可能在这年里挣了不少钱,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他们在外面有多苦,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时候有没有想念教室,再者说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工人,你们更愿意和谁交流。
自从我上了大学之后,只要是谈到学校听的最多的就是名校,那个名牌大学的那个人怎么怎么了,你有听见过那个那个三本学校的谁谁谁怎么怎么了吗?特别少吧,就算是有一般都是那个二本学校的谁谁谁好牛逼考上了那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哎。
当你毕业了想要进一家比较好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你会发现研究生博士就是比本科生受欢迎,当然本科生也是会招聘的,可是说实话进了公司之后的待遇都不一样。他们因为付出的比我们多,所以他们最后得到的也会比我们多的多。
有一次我和我的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谁起的头,开始谈论一本比较有名,但是我偏偏没有看过的书,叫《百年孤独》,我当时一脸蒙蔽,他们再说什么,我为什么一点都听不懂,一会说自己看了这本书感觉他们的命运怎么会这么相似,一会说这本书自己感悟到了什么,我不知道所以只好在一旁默默的听他们说,回家我就买了一本开始看。
多读书对我们确实是有好处的,书读的多了有时候整个人的气质都会不一样。
我们老家一直还都是都是觉得现在上学没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言论和观点,从我记事时就听到这种说法,都说在大城市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提前出去工作呢,但是好在我们家人不这样认为,我才一直在上学。
我们村的那些外出打工的,年龄比我的,都出去闯荡好几年了,经常给我说,外面的大学生找不到对象的有很多,也见过很多大学生找的工作还不如他挣钱多,而且每年看他们回来过年,都觉得很光鲜。后来我就开始想是不是上学真的没用呢,如果我现在不上学了,直接外出打工,应该也能为家里多减轻一份负担的,但是直到看到了我同学的哥哥和那些经常劝我的人的工作,我才知道上学真的是有用的,那些上学无用论真的只是他们没有看到上学,读书的优势在哪里,真的是这样的。
我同学的哥哥是学电子技术的上完大学之后,在一家企业上班,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混的也挺好的,年薪好像是二十多万的,在我们那算是工资挺高的了。而我们村的那些人工作都是不固定的,天天干零活一天也能挣个一百五六,但是工作很累,也没有保障,而且经常都是半夜起来干活的,很辛苦。所以我慢慢的额也就一起走坚持着读书有用这种观点,而且无论以后的工作怎么样,最起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不一样,虽然可能没有给你带来真正的物质上的变化,但是对你的内在,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读书的,而且读书一直都是有用的,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太片面了,也太偏激了,一定要正视读书,正视获取知识,在这个信息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头脑是很难发展的,也很难生存。
我生活在五线城市的一个小县城里,在这个小县城中没有像一二线城市那样大的图书馆,只有一些卖教材的小书店,在我们这里,如果你经常看书便会听到有人说“别读书了,读书没用”在这种环境下,我也一直认为读书是无用的,然而一次机会却完全改变了我的这个想法。
性格内向的我不太喜欢说话,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书,然而我信奉读书是没用的,所以上学时也不怎么好好上,更多的时间是拿来看小说,母亲很早就发现了我的性格,看我如此也没有多说什么。
有一天,小说实在是读腻了,那毕竟是虚幻世界,现实中的我希望也可以变的强大起来,于是我开始看书了,在刚开始看书时,完全就是抱着不服输的态度来看,后来时间久了,逐渐发现似乎读书真的没有什么用。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家里有了电脑,我注册了qq号,认识了一个很好的小姐姐,她的日常爱好就是看书,她鼓励我,支持我以及告诉我该如何看书,我又坚持了下来,可内心却依旧认为读书是没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把她认为好的书单推荐给我,她对我如此的好,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她,自然也会看她推荐给我的书单了,其中有本书叫《非暴力沟通》,看完后我尝试践行里面的方法,令我吃惊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技巧真的是有效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随后就走上了每年读一百本书的道路。
我是大头书生,一个每年读书100本,一读书就头大的阅读者,欢迎一起交流沟通。
前段时间一篇《上了985,211之后,才发现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刷爆了朋友圈,18届校招不少到公司的招聘赫然写着只招收C9院校的毕业生,这个时候,你还觉得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吗?
刚上初一那会,第一节课语文课老师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
高三毕业那个漫长的暑假,闲来无事想找份暑假工兼职,看了无数招聘信息,想去做的工作自己又没有能力,只能找那些廉价的劳动力工作,而这些工作还是自己在30多度的烈日下一家家门店试探,一次次被拒绝之后老板娘看我实在可怜才勉强收留我的。
每天4点起床,4:30上工,从不敢迟到,每个月900块钱,周末无休,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个好觉。那个时候我就想啊,上大学以后要好好读书,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体力劳动实在是太辛苦了。
一纸高校文凭,不能确保你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因为体验过底层人门的辛苦,大学期间前两年都在努力地汲取知识,锻造能力,我会告诉自己,上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比谁都相信读书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