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树,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武威,它一脚落地,三脚腾空,稳定性却出奇的好,说明古人对于力学的研究有一定的程度。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烘托出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仿佛眼前一匹骏马正在飞奔前行。“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镶金兽首玛瑙杯,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由乾隆皇帝亲自筹划雕琢而成的,前后共耗费了十年时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达5350公斤。玉山置于嵌金丝的褐色铜铸座上,以名贵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
四羊方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