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什么迷茫?理论点说,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目标,暨一个切实可行的、效果即达即现的合适目标,以及强化它的圈子和让他发挥出作用的地方。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有兴趣,或者说找到兴趣,强化兴趣。 人有时候挺奇怪,一直认为的很多时候就是真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是没有明确的方向,那就用暗示方法给自己定方向。比如说你喜欢阅读,偶尔自己写点东西(虽然上不了台面,没发表过),那就暗示自己的兴趣就在这里。 然后是强化兴趣的阶段,去逛文学论坛,网站,梳理自己知识系统做阅读计划,做笔记(读书笔记作出来,发到博客或者哪里,很有效。过一阵子再看很有成就感,也很有可能交道志同道合朋友)。如果条件许可参加一些读书会,交流会,线上或者实地都可以。 可能没啥依据,但我的经验和感觉就是这样。你一直在一个领域扎着,越来越熟悉它的各种事情、人物、风潮、发展方向……再加上可以和人交流,偶尔从某方面得到小小成就感……你肯定会越来越喜欢它,因为你已经融入它。 举个例子,我一个师哥,算老乡,关系很好,07级刚毕业。他其实人很老实,各方面都普通,没啥特长啥的。大一时候计算机导论课老师给他们推荐了几个IT论坛,他有一天没事就注册了,然后扎进去了,天天在哪里看IT咨询,技术交流文章啥的,渐渐平时嘴里就能说出我们都只听说过的新概念、新技术的大概了。这样让他“小有成就感”(他的原话)。再后来就简单了,他在网站里面学各种教程,法典学习博客文章,论坛和Q群里面和人交流,解释了一批志同道合朋友(好多也是初学者)。渐渐就比我们搞出一个水平,大概也就三四个月时间吧,等到后面上课偶尔涉及到他懂得东西,成就感就更强了。然后便是越扎越深,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开发,而且他并不是那种技术狂人型,按他自己说在他那个都是初学者各个大学都有的圈子里,他编程水平是中下等,不过他选择了做web前端开发,也很棒。签的公司是新浪,大三暑假到寒假实习是在百度(甚至是他在论坛的朋友介绍下,当然水平也足够),而且我知道他的实习是带薪的,不加班日新175. 一写就有点散,不过大概意思就是找个兴趣,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它(最常见有效的就是融入一个合适的圈子中),一点点进步和获取成就感。 这点当然也适合其他方面的兴趣,动漫啦、阅读写东西、音乐电影话剧综指各种文艺啊……还有更多。 强化兴趣,融入圈子,绝对是我感觉“不迷茫”的重要武器。 另外提醒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实在也是一所大学,很棒的大学。各种知识的视频文字教程都层出不穷,相关兴趣的论坛站点也渐渐成熟,都不缺少领地的。可以自己搜索,也可以提出来,我来帮你选。
我的建议就是很老套的,目标以及实行目标。 我的感觉和建议是,确实很老套,听上去很官方很说教,但是其实很好用。 (1)长远目标:4年后你想达到什么境界(可以笼统些),甚至更远些,做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这反面可以笼统点,但是可以先了解。 (2)中期目标:根据长远目标来划分,每个学期你要达到什么境界(不要太笼统) (3)短期目标:按照中期目标,你每半个月要学到什么东西才合格 (4)直接目标:每一天你要做啥?(早起可以更好激发意志,特别是早炼) 目标定好后就要确保你能够实行!自我奖罚可以,找人监督可以,但是我们的经验是,经常坚持不久——有些人能,可我们就是不能理论上每一个计划做不到时就要罚自己,而每一个计划做到时可以适当奖赏自己。都不要太重。 如果这样还不起作用……其实我没啥金玉良言,但是有点确实有用的建议。 一是从上面说的兴趣入手,如果自己的目标涉及兴趣所在,又在短时间内就能收获成就感,肯定可以促进自己坚持下去。 二是所谓的监督人,可以找你最重视的朋友,最好异性,别跟我提什么长辈、老师!而且不是恋人,就是自己最终是的异性朋友(个人经验,有效~) 第三还是从身边人看。道理太简单,你身边人一个个都是逃课游戏从来没啥目标的(我真的没说逃课就不好了,你应该懂的),真的很难不受影响。 我们太清楚了,一个人特立独行肯定是要让别人和自己不舒服的,你如我们鄙视的书呆子,虽然也在羡慕他学习好,可是我们在玩他去自己,这个问题我的建议还是从建议入手。比如我就是特别喜欢读书、喜欢电影,那么我就是认真做阅读笔记,尝试写影评了,别人玩游戏我在论坛里面学技能……有啥么?没有,人家会认为你是真的对这领域感兴趣,背后甚至会羡慕你,天天打网游三国杀斗地主的人,其实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想一直玩下去的。。 第四,我想说得是第4点是,持续性激励。 我们太清楚自己好多事情经常兴奋一阵子就不再坚持了,比如读书笔记,比如写博客,比如自学PS,学不是认识不到重要性或者说好处。我们也经常看到激励性的文章或者各种经验贴,眼前一亮,有时顺手收藏了,可时间久了也就放弃了。我的建议是至少每周都看看励志的东西,这种东西很多,多上网肯定都会看到。而且每周写一点类似周记似的东西。
首先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会迷茫,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也经历过这种状态,我觉得大学生之所以会迷茫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自己未来的方向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对于自己喜欢啥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导致干什么事都没劲,那你要问我要在大学做什么事不迷茫,我倒有一堆的方法,不过仅供参考,个人意见,请勿全部模仿。
1、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时大一的时候觉得这个不重要,现在大学上完了才明白这个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你真正求职的过程中,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会很看重你的职业规划这一块,如果在你的工作经历中,那个工作领域做一下,这个工作领域又做一下,工作与工作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那将会给面试官带来非常不好的印象。做好职业规划跟专业相关,你应当设计好接下来与你专业相关所走的每一步,包括应当从事什么样的实习,专业课应当学到什么程度,应当参加学校里与专业相关的哪些比赛,如果你把这些都规划好,相信你接下来的路会走的很顺畅,当然,这些说的容易,做着难,真正要怎么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慢慢摸索清楚。
2、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迷茫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每个人多多少少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所以处在这个时期不用太过担心,也要切忌想太多,有很多心理问题都是想出来的。迷茫就是不明确自己的方向吗?这个找方向不是你在那想就能想出来的,可以尝试着去做做,年轻的时候没有别的,就是有尝试的资本。假如你不喜欢目前的专业,觉得学着没劲,可以尝试着转一下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如果转专业很困难,要不好好安定下来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要不就是当机立断去寻找别的职业方向,平时也要注意积累与自己所喜欢从事职业的实践经验。反正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呢,你说是吧。
我目前想的方法也就是这两条,说的有点大,但就我目前看来确实很重要,迷茫还是要自己去慢慢摸索啊,别人说再多都没用,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在大学里怎么过才不迷茫?当然是多读书了。我身边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上课玩手机,回寝室打电脑游戏的,只有极个别是好好读书的,课后问问题的。我觉得要是大学玩手机过的、玩玩电脑游戏过的,那么我觉得你的大学肯定是迷茫的。
在大学里,我觉得既然上课了就好好听课吧,学点知识,通识课像高数这类的我觉得偶尔玩玩手机是可以的,只要期末能过,一些专业课还是好好听一下吧,不然等你毕业了会发现上了大学什么都没学会,到了大学最后一学期会后悔的,等你找工作了,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很很难受,如果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那我觉得随便吧。
还有就是下了课回寝室不要一直玩电脑,玩手机,多参加参加社团活动,多出去所在的城市玩玩,在大学里和人的交际是挺重要的,大学认识的人可能是你以后的人力资源,假如一直在寝室玩电脑,你将一无所获,后来你会发现玩电脑没意思,像参加社团活动什么的也来不及了,因为快要毕业了。大学的几年时间会过得非常快,如果在寝室玩电脑会过得更快,甚至不知道一天干了什么就过去了。
还有就是做做兼职,大学一般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一般家庭钱给的生活费应该是不够的,大学生开销并不低,所以做做兼职能帮你的父母减轻一点负担,自己也能有更多的钱花,当然你能感受赚钱的不易,还有就是能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当然可能会有点累,但是肯定是益大于弊的。大学生活也不会那么的无趣。
总之,上了大学就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吧,当然也不要忘记学习,不要整天玩电脑手机,多出去聚聚会、和朋友多玩玩山水,多参加参加活动,不要等到毕业了才发现在大学一无所获,只收获了懒惰。多做有意义的事,让你的大学生活不再迷茫。
作为过来人的学姐,我也不能准确的告诉你说怎么做你就可以完全的不迷茫,毕竟我们都是走过弯路然后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只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没有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
第一点,学习成绩一定要把握好,作为一名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以后,你要有相当的拿出手的专业实力,才不负“大学”之名,拿我自己来说吧,大一的成绩确实是辣眼睛,因为刚来还没有觉得成绩有那么重要,而且也是有些狂妄,对自己太自信,太放纵,忽略了大家都是和自己都是一个水平,自己不努力,被超越那是分分钟的事情,好在我大一第二学期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后面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考的一些证书也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二点,去参加社团或者学生会,不一定你会待很久,但是你一定能学到一些事情,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后来没竞选主席什么的,但是我收获了很多友情,每次到期末各种资料复习,而且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学姐学长,大家经常一起玩,一起谈心,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以前是和胆子很小的人,但是我参加了学生会之后,起码克服了百分之七十,在那之前,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给别人发传单的样子,也不敢想象自己当个小主持人的样子,但是我做到了,很为自己自豪!
第三点,坚持读书,这不是空话,我更建议去读一些文学类的对生命有哲思的作品,很容易让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就不在感到有那么多恐惧和焦虑,不论什么事情都能从容淡定的对待,这是成年人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第四点,自己赚点钱,帮自己完成一些小小的愿望,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当你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当你为自己实现小小心愿的那一刻,其他的委屈和艰辛都值得了,体验过各种社会活动,你就会慢慢理清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方向。
还有呢,只要自己想,就去做吧,不要等待,因为在后来的某个时刻你一定会懂得:等待是辜负青春!
在刚刚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有许多校领导,有几个心理老师教我们要在大学里过得不一样忙的话一定要做一个大学生职业规划在大学的时候应该怎样过,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去工作吗?还是读研究生?如果读研究生的话自己想考什么专业,但事实上这些都说的太泛太空,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因为说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自己之后是要考研还是要直接工作或者说自己创业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不确定的。
如果对于目标不确定的大学生就这样进入一个迷茫的阶段,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还是参加一些学习活动,是自己的学习名列前茅呢?还是在社交的当中自己能够拥有社团或者学生会的一官办职,然后有之后更多资源和机会和社会接触了。正是在这样一种两难的纠结当中,许多大学生选择自己的迷茫时期,而我自己也曾经有这样的事情。
但是我们只是想一想,自己处于这样迷茫的时期究竟是因为什么,其实因为的是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少,所以无法在有限的信息下坐车,和你的判断先做不出判断,我们就会陷入迷茫,所以说提高自己的信息量才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因此我在刚刚进入大一的时候,我选择多出去走走,我在大一学期大概出去参加十多次的论坛讲座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学科特别的广泛,有不联网,也有美国大使馆的一些电影评析要就关于经济的活动的一些讲解,以及对于现在的创业形式的一些评估或者在金融领域的一些大老探索金融领域的未来。就这样,在信息足够多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现在所做出的决定其实并不重要,现在就应该把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可以做的尽善尽美,而不能因为自己做出了决定就放弃掉其他的选择,我们现在手头的资源和时间是足以让我们把所有可能性的选择都得做到尽善尽美的。
所以就这样走出了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