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句话是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书中提及。
所谓看起来努力,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两者情况,一种就是表面上的努力,是在他人眼中的努力,是一种作秀的行为,专门塑造用来展示给他人的形象,以此来获取一些印象,毕竟谁会不喜欢一个努力的人呢。真正意义上的看起来很努力。还有一种就是欲成其事而不得其法的,虽然很努力却无法获得与之对等的相应回报。因为没有结果,所以被称之为看起来很努力。
很多的努力都只是浮于表面之上。可能你每天早上都起的很早,但却只是换一个方式在课堂或者自习室里休息。可能你每天都会去图书馆里研究学习,占个座位,一坐就是一天,但却只是拿着一本书就那么坐着,而思绪早已经飘到了其他的地方。可能你每天都会去健身跑步,但却每次都是偷工减料,每次都是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没有以上的这些类似的情况,你还可以说自己很努力,那么就是方法或者方向不对了。毕竟,有时候,方法比努力本身还要重要。同样的距离,有的人可以直接走一条直线,而不得其法的人却只能走上一个九曲十八弯的道路才能到达终点。就像那一句经典的鸡汤一样,天才是由百分之99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是谁又知道很多时候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比百分之99的汗水更重要呢。
“努力”是个虚泛词、形容词,没有标准,不能够量化,无法衡量。想路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只有一点——让别人看到结果。
在营销领域有句话颇有道理:唯有成果让人喜悦。
如果是一个在校学生,不论是读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即便你闻鸡起舞,即便你头悬梁锥刺骨,即便你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如果考取不了功名,成绩一塌糊涂,虽然看上去很努力,但没有一点用处。或许只是用所谓的努力证明了在学习上的能力欠缺,不是读书的料,努力错了方向。
想跳出“看上去很努力”的坑,首先要认识自己。
哲学上有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便不研究如此高深的哲学问题,至少也要清晰自己的特点优点,找到自己的爱好擅长,甚至是追寻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有什么目标。如果不是读书的料,不如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比如唱歌跳舞搬砖开挖掘机……这世界庸才蠢才,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换一个努力的方向,也许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
想跳出“看上去很努力”的坑,其次要善于学习。
学习力强的人,或许没有多少学历,但他们善于学习,会学习。不仅向老师学在书本上学,他们还能在身边人那里、甚至是发生过的事情里找到价值和意义,为我所用。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意上,甚至是生活上,共同的特质都跟他们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能力有关。
想跳出“看上去很努力”的坑,还要避免思想固化。
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会南辕北辙。如果努力没有结果,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努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只是自以为“很努力了”而已;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没有埋设调试和纠偏,也或者只是暂时没有成功,需要时间的等待和时机的成熟。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努力的同时,不忘抬头看路、看天,甚至向高人请教。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自媒体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这两年知识付费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而裹挟在这种潮流当中的我们,因为周围人不断学习上进的氛围,情绪开始变得紧张,屯课屯训练营数量越来越大,很多来开始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也只是看起来而已。要摆脱看起来很努力的坑,你或许可以用下面几个方法试试:
1、以目标为导向归集你的努力方向。
看起来很努力的问题很多时候在于你没有以目标为导向。看起来很努力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看起来似乎学了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学习的东西没有形成体系,很容易就陷入“忙盲茫”的状态。只有当你以目标为导向,把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你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有成果,不然只能看起来只是努力的样子而已。
2、少做一点少忙碌。
看起来很努力另外一个问题是爱收藏。这个爱收藏可能是源于“不甘落后”的焦虑,因为周边的人都那么努力了,自己如果不努力好像也不行。于是在学习上面就会出现买买买的情况,不管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不管时间上是否安排得下来,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似乎很努力,但一事无成。所以在和别人一样忙着屯课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认真想想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少做一点减少忙碌。
3、学好精力管理。
当你用目标导向归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并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删减之后,还要学会用好自己的精力,提高自己的产出值。把大块头的事情放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完成,把小事情放在零碎时间去完成,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让自己的努力看到成果。
-------------------------------------------------------------------------------
做生活有心人,一起更好成长,欢迎关注木木的公众号LiFe記(MULIFE09)。
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自于圈外商学院孙圈圈的分享,用在“看起来很努力”的形容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她说我们大多数人在很多时候的学习,都是像驴拉磨一样,看似一直在行动,一起在前进,实际上却还是在原地踏步的运动,所谓的前进都只是自己感动自己,在外人看来,你一直都在原地。只不过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看起来很努力”的人设而已。
那怎么跳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避免自己感动自己呢?我想要做好这两点。
一、为自己树立原则。
原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设定的前提条件。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到原则,是避免我们停滞不前原地踏步的有效良方。
自己的原则一旦确认,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原则而服务,违背原则的事情哪怕再有诱惑力也要全部放弃。
比如,最近需要练习写作,那么自己的原则是关注一切与写作有关的事物,这样写作的书籍、课程和练笔机会成为近期的主要关注原则。这个时候,如果一个朋友邀请做抖音,说现在是红利期,可以做了赚大钱,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但这违背我们当下做事的原则,就要勇敢的学会拒绝。
原则就是我们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有了原则,生活和工作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二、为自己找到目标。
有了原则,还需要有目标。
原则是帮助我们排除前进中的困难,那么目标就是让我们拥有达到目标的动力。目标一旦确定,就让自己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下去,最后不达目的不罢休。
还是以写作为例,我们的原则是一切有利于写作的方向都要做,那么仅仅只是写作还不够,我们还要为写作定下目标,比如在30天内写出一篇10万+的文章,这个目标就显得非常具体,有具体的时间要求,有达成效果,有可以衡量的标准,清晰的目标能指引我们为了达成而努力。
有成果的努力就一定是前进的。
做任何事情,一旦确定了原则和目标,就会避免陷入出现自high式的努力之中,不再是驴拉磨,而是骑马驰骋。
为什么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看起来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收获却不大?而有些人看起来根本不怎么努力,却总是能一鸣惊人呢?其实,很多看起来很努力的人,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而已,有时候连他本人都不知道他自己很努力地在忙些什么。
如何跳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呢,我个人觉得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首先,要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人看到周围的人在拼命读书,努力学些,他也跟着起早贪黑地去图书馆占座。但是装模作样地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结果却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因为他自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看这些书,只是跟着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2.其次,要有清晰的规划。有些人仿佛一天24小时都很忙,一会忙着上培训,一会忙着学英语,过一会又忙着学插花。要跳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就要有清晰的规划跟逻辑,安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最后,要学会劳逸结合。人不是机器,而是需要休息跟放松的生物。一味地忙,超过自己的精神跟身体承受能力,那么这样子的忙反而没有很大的效果。想要跳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就要学会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很多人都说自己熬夜通宵学习、去图书馆自习一整天、看了很多本书,但往往到了需要实践出真知的时候,总是拿不出来令人满意的成果。其实努力与否自己最清楚,但常常为了不那么有负罪感,就骗自己浪费的时间都是努力过的。要想跳出“看起来很努力的坑”,就必须做到这么几方面。
第一,拿结果来衡量成就。很多人谈付出谈的都是时间,比如说“通宵学习”“连续加班”之类的,但社会和对手不会听你的诉苦,他们只看你能拿出什么成果来。不要再骗自己坐在书桌前就是努力,拿出可以示人的成果才叫努力。
第二,找对方向。多少人在错误的路上一路狂奔,诚然,你跑得很快,但终点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成功。从一开始你就进入到了错误的方向,即使你再努力,最后也不过是一场空。
第三,学会休息。努力固然重要,但停下来休息,能让你头脑更加澄明,每一次休息都是为下一次奔跑积蓄力量补充能量。“开夜车”、过度疲劳,不过是在透支你的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