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商家的行为让人很难理解,就比如免费赠送活动。作为一位经济学人士,笔者就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一下这所谓的免费行为。首先,我们要记住一个永恒的定律:这个世界上,买的永远没卖的精。对鱼儿而言,诱饵永远是免费的。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见的价格,所谓的免费,不过是以其它形式进行了支付。仔细观察下每天的生活,“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简直无处不在。你在视频网站免费看电视剧,非会员就必须忍受60s的广告;要看最新的网剧,不是VIP就只能观看4集;你为了免费,下载了盗版的电子书,结果排版混乱错字连篇,令人阅读体验大减;而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的最明显,就是求赞党。其实,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付费是市场行为规范。免费由市场行为规范变成社交行为规范。社交行为规范的关键力量就是人情,而人情的偿还是非常贵的。免费!这两个字往往成功地给人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感受,但事实上,所有的免费模式背后都伴随着更高昂的“收费”。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我们对免费的最大感受就是,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便可以得到某样东西,乍一看以为自己付出的成本为零,其实细细想来你付出了更大的隐形成本-机会成本。
看病不要钱。小区里有诊所,常见病和慢性病日常开药步行五分钟就能得到服务。诊所里每一位医生服务几百人,比每名全科医生服务1500~2000人的国家标准宽松得多。
如果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小区诊所所长每周带队两次去大医院看病,不排队,不交钱,所长忙前跑后伺候的跟亲儿子似的。
但是要在大医院住院的时候,就会被告知:“免费床位紧张,回家等两天吧。”这时候刚刚还跟亲儿子似的小区诊所所长也表示爱莫能助,有困难还是找亲儿子。
有的人得了肺炎、心脏病被告知需要住院,但是病房没床位。备选方案之一是住在急诊室等病床,不知道要等多久。没有子女在身边伺候或是子女嫌待在急诊室折寿(子女们通常也是老人了,老人都怕麻烦,孙子们正是要奋斗的年龄,没空),根本住不了急诊室。方案二是从医院回到家等病床,小区诊所24小时有人值班,医生们都有各家住户的钥匙,随叫随到。但是有人回家等着等着住院,就死掉了。
亲儿子如果给力,可以协调借一张收费床位住着,医院里收治交费的病人的床位相对容易获得。真的住进医院了,就发现免费病床和收费病床其实是一样的治疗了,而且住收费病床也是免费服务,只是不托关系就要等。
这是时代的趋势吧,如果你是一个销售或者营销类从业者,对于免费这个概念玩不转,我想你得吃很多亏。简单来说,免费并不等于商家不要你钱,只是盈利点变了而已。
是不是最贵的,这得看你拿什么去换了,比如自由?时间?个人信息?家里地位等等。
如果白送你一老婆那你可能要小心了,它可能是你仇家的养的女儿,故意宠坏了送到你家来祸害你全家的,这就很贵了,因为你要失去很多。当然了,我这么厉害的男人是肯定不会上这种免费套路的当,等我把碗洗完,地拖了,狗喂了,衣服晒一下,再去楼下买包姨妈巾,回来好好教你们一下免费应该怎么玩。
基本上商家免费的目的大概有这几种。
1、获取用户
2、获取信息
3、垄断市场/抢占市场
4、提升用户忠诚度/回馈用户
盈利大概也就以下几种。
1.交叉补贴
2.第三方市场
3.免费加收费模式
4.非货币市场
我说同学们,都把笔拿起来圈一下,这些都是要考的!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你得到免费的事物,其实是一另一种方式反馈给了免费提供方。
因为你不知道有什么消费陷阱在等着你,因为天下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其实很简单啊,因为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是免费的,但是他会想尽办法的让你打回来,就比如有人请你吃饭,那么绝对不会是平白无故地吃饭,你肯定有一天要还回来,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他请你吃饭,可能要你搬家之前,再比如,现在有免费的看病单子,虽然说是看电视免费的单子,你却为国家做出了好多好多的贡献,所以这些其实都不是免费的,而且是最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