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杨家将,杨家将的事迹流传千古,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不过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已经早已名存实亡。那么,就在北宋灭亡后,杨家将都去哪里了呢?
杨家将
北宋亡国后,曾经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们都去哪了?
既然杨家将个个如此神勇,战功赫赫,那么,令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北宋为何最终灭亡?这时候杨家将应该还存在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杨家将的传承与血脉,杨家将的神勇,其实不过三代,跟历史上说的富不过3代类似,从杨业开始,到杨六郎之子杨文广,此后,杨家亦开始走上落寞。公元1074年,杨文广去世后,杨家已经跟贵族这个词格格不入,就是当官的,也不过是品级底下的军官。
而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是后周将领发动兵变,成功后拥立赵匡胤为帝,而不是通过传承得来的,在赵匡胤登上帝位后,一直重视文官,而不看重武馆,当上皇帝后,北宋有一直有重文抑武的观念,杨家将传到宋徽宗时期已经没落了,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北宋,号称拥有近160万士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入侵的金国仅用了6万士兵,就轻松干翻,你可以想象一下,160万打6万,每人喊一声都能把对方吓死,但是最终结果是金国赢了!宋徽宗在位期间,据说北宋练兵方法是唱戏和打赌。
杨家将
北宋亡国后,曾经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们都去哪了?
当金兵已兵临城下,打到家门口,国家即将灭亡,宋徽宗还以为可以“杯酒释兵权”,还相信当时的杨家将,跟之前一样神勇。宋徽宗更糊涂的是,竟然会相信郭京能用法术战胜金兵,当时郭京谎称,自己已经布置“道门六甲法”,可以活捉金兵大将,结果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郭京本人,早已逃之夭夭,有这样的皇帝,国焉能不灭?
当然,在北宋末年,杨家还有后人留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不过是个空架子,只是杨家后人为祭祀先祖的祠堂,不过,金兵代替北宋后,天波杨府并未被洗劫,据说是金军将领对杨家将很佩服,因为尊重,因此天波杨府得以逃生。
杨家将
北宋亡国后,曾经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们都去哪了?
随后杨家从开封搬往临安,大多数的杨家后人留在河南民间开馆收徒。在北宋的末期,杨家将还算得上北宋王牌军,可惜的是,时任皇帝昏庸无能,再强的将领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其实电视剧中很多都是虚构情节,甚至有些人物根本不存在!!!
历史上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历史上的杨家将里并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冼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冼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第一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业。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北宋王朝因其来路不正,属于兵变而产生,所以,从宋太祖起就一直致力于重文抑武的经营,“杯酒释兵权”的思想是历代皇帝脑子里的鬼影。那么,北宋末年的军队是什么状况呢?据说,全国的兵力有160万,首都有20多万。而前来入侵的金人不过是6万人。然而,竟一败涂地。
即使是在亡国之危危在旦夕的情况下,面对有着杨家将一样忠勇的李钢,宗泽,种师道,徽宗却让他们靠边站。他宁愿相信一叫郭京的骗子带领所谓神兵用法术去战金兵,结果,城破,国亡。
即使杨家将在北宋末年仍然是国家军队里的骨干力量,那也仍然无济于事。
对于杨家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金朝覆灭北宋后,杨家将的下场都成为了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它们究竟去了哪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宋覆灭后,杨家将们的结局。
我们首先就得来思考一下,拥有杨家将的北宋为何还会亡国。杨家将非常神勇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也能无敌,杨家亦是如此,真正的杨家只是神话了三代人,这三代就是杨业、杨业之孙和杨六郎的儿子杨文广,再往下杨家就没落了。自从杨文广1074年死了之后,杨家就再也不是贵族豪门了。
而北宋呢,如果柴荣不死,何来北宋一说,赵匡胤也是通过黄袍加身非正常手段夺得了天下,所以北宋自赵匡胤第一代皇帝开始就重文抑武,没有得到重用的杨家到了宋徽宗时期已经完全没落了,这个时候的北宋软弱到被6万大军的金国覆灭了,那个时候的北宋,只有打赌和唱戏的时候才会练兵。
金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依然以为事情可以解决,还以为能够上演杯酒释兵权的戏,还以为杨家将依然如传说中的那般无敌。结果可想而知,宋徽宗错的一塌糊涂,糊涂的相信了郭京这个“法师”,在金国进攻的时候,还摆下了“必胜”的“道门六甲法”,结果呢,郭京逃亡,宋徽宗一干皇室被辱。
宋徽宗年间,曾经强大一时的杨家已经只剩下几个杨家后人在看守杨府了,此时的杨府只是个空壳,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沦为了杨家后人祭祀先祖的祠堂。只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金兵灭亡北宋后,并没有去洗劫杨家,而是选择了尊重,因为杨家将曾经的辉煌值得金国的尊重。
一直到后来,杨家搬迁了,从开封搬到临安,只有一小部分的杨家人选择留在了开封,在当地开起了武馆发扬杨家武术。其实北宋末年,如果杨家将能够得到重用,皇帝清明一点,或许北宋不一定亡国,同样的道理,手下人再厉害,如果遇到一个智障领导,也是无济于事。
杨家将确实存在于北宋,也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历史上却没有杨门女将的存在,也没有杨家六位儿郎战死沙场等引人泪目的事件发生。
真实历史上,杨业只为大宋王朝服务了8年。他原本是北汉的将领—刘继业,与大宋怼过,曾差点要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性命。后来,北汉被赵宋收归时,他向赵宋投降并且改回原姓杨,单字业。此时由于北宋与辽有所接壤,所以宋太宗启用杨业作为边防将领,还有派其统领大军讨伐辽国。杨业用自己的战功洗刷了杨家的“降臣”的辱名,获得北宋上下的认可。现代电视剧《杨家将》就是根据流传下来的一部讲述杨家将报效国家的演义改编而来,演义是根据宋代流传的民间坊闻进行创作的。当时背景是北宋屈尊下跪向外族乞讨和平,极为伤害汉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北宋初期的杨家将就符合了百姓内心对强大军队的一种渴望。
第二代杨延昭是继杨业后的杨家将,其余的杨家后人均没有这位小弟一样的军事才干,资质平庸,在北宋默默无名只是担任一小官罢了。或许正是对于杨家将的厚望,所以在演义中除了六郎杨延昭活着,其余的人或是战死,或被掳,或出家......杨延昭继续父亲的事业,守卫北方边疆,一战低于辽军的二十万兵马而成名,逼迫辽国不得不放弃攻打北宋的计划,重振杨家声威。
第三代杨文广就真的是无所事事了,因为此时的北宋基本上已经没有战事存在。此时,北宋统治者的老毛病又犯了,联合文人压制武人的力量。所以,杨家会发生没落并不奇怪,威名赫赫的杨家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或许杨家将弃武从文了,在演义中就透露出这种愿望。
在我看来,即使杨家将依旧存在,也无法阻止北宋的灭亡。事实上,当时的将领也不乏真正有才之辈,只是没有受到皇帝的重用罢了(老赵家不信任武将)。另外,北宋末年的奢华腐败造就了军心涣散、民心向背的现象,即使是威名赫赫的杨家将也是回天无力啊!
简单说,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评书小说中那么厉害。尤其最威风的第三代杨宗保、穆桂英纯是虚构人物。历史上杨文广(999-1074)就是杨老令公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
作为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也算得上一员名将,其传记如下:
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治平中,议宿卫将,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副都总管韩琦使筑筚篥城,文广声言城喷珠,率众急趣筚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迟明,敌骑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遗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文广遣将袭之,斩获甚众。或问其故,文广曰:“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知泾州、镇戎军,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赠
同州观察使。
可见,杨文广还是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整体来说,并无小说中杨宗保、穆桂英那种所向披靡的气概。而且由于宋朝整体军事能力的积弱,他立功机会也不是很多。在他以75岁高龄死后,杨家第四代基本就寂寂无闻了。而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是在这之后五十年的事。那会儿杨文广的孙子辈差不多也该死完了。
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往上看我的名称和介绍,有惊喜偶!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其实,杨家将并不仅仅是传说,历史上真有杨家一门忠烈御敌。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战斗力,北宋灭亡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又去哪了呢?
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历史上的杨家将里并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冼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冼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