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有血性,一言不合就结拜为兄弟,就是我们嘴上常说的“八拜之交”,但是这八拜具体指哪八拜,您知道吗?
一、管鲍之交
春秋第一贤相管仲和好朋友鲍叔牙做生意,每次鲍叔牙都把两人一起赚的钱拿出大部分分给管仲,因为那时管仲家贫而又有老母。使管仲感概:“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这是代表好朋友之间相互信任。
二、知音之交
关于伯牙子期的故事,相比大家都知道。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只有钟子期能听出伯牙弹的琴音,“知音”一词由此而来。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便不再弹琴,形容知音之间的感情。
三、刎颈之交
经过完璧归和渑池之会后,廉颇对蔺相如彻底拜服,于是有了“负荆请罪”,之后便成了同生死的好友,更是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四、舍命之交
战国时左伯桃、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途中遇大雪,当时他们可以说是缺衣少食。左伯桃为了让朋友活命,便把衣服拖下来,把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五、胶漆之交
东汉年间,陈重与雷义结为知交,两人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特比欣赏陈重,便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后来两人都荣辱与共,一人上任,另一人也一同去,一人辞官另一人也退隐。
六、鸡黍之交
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读书后,一通同回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回来去府上拜见高堂已经妻女。两人相互约定了日期。临近日期时,张劭禀告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迎接挚友。母亲说却不信范冰式能到来。张劭却坚信他能来。母亲说如果真的到来,他就备好酒菜。结果约定这天,范式如期而至。张母也真的备好了酒菜。
七、生死之交
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不必多说了吧?刘关张,千古的典范。
八、忘年之交
祢衡是个狂士,谁都看不起,但唯独有个人能“稍微入眼”。孔融和杨修,祢衡还戏称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小时候老师讲到这个词时,就疑惑为何不是七拜、九拜之交,偏偏是八拜?后面才明白友情当中,八拜之交的结义情结最为经典,通常是形容友情真诚、肝胆相照的褒义词,赞扬古人对于志趣相投的人那种热情结义的情怀。里面所包含的友情最为纯粹,也最为轰轰烈烈,令人艳羡!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琴音《高山流水》纪念地就是知音之交伯牙与子期的友情,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或许这便是子期最大的收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都说“知音难觅”,两个陌生人能有如此默契、心有灵犀成为知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互相读懂对方,这种友情实在难能可贵!
从小看到大的《三国演义》中,最喜欢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歃血为盟,铿锵誓言,从此同甘共苦,在三国动乱年代结为生死兄弟,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闯荡江湖满腔的英雄气概和热血的男儿本色。
古人的所说的“八拜之交”是只非血缘关系而结拜成兄弟或姐妹。“八拜”原是一种对待长辈的礼节,并不是对着关公磕了八个头后成为异姓的兄弟姐妹。“交”古代意义指的是友谊。
八拜之交有管鲍、知音、刎颈、舍命、胶漆、鸡黍、忘年和生死之交等八交。“八拜之交”是按照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归纳的统称。
所以当一个人说“这是我的八拜之交”,那么通常来说这二人的关系极为亲密,有点“过命兄弟”的意味。
还有一种说法确实跟拜了八拜有关。北宋名人李稷自恃才华横溢,为人傲慢。一日去拜见当时著名地政治家文彦博,也是他父亲的老师。文彦博对李稷的才华和性格早有耳闻,就以父亲老师的身份让李稷对他拜了八下,成功的挫了一下李稷的锐气,对于他后期的仕途产生不小的影响。
所以最开始“八拜之交”是指有交情的两家子弟拜见对方长辈,后来演变为结拜的兄弟姐妹。
我们常听说八拜之交,78辈之交就是古代的一种特别正式的同时又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种交情。
八拜之交一般指的是北方向,这方向包括东南西北,同时再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在新叩拜礼的时候就朝着八个方向进行叩拜,从而叫做八拜之交。
古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在结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要摆香案,然后祭拜神位,就像清代的纳投名状一样,然后割开指,让血流进酒里面,每个人都喝血酒。指的就是互相的血液在各自的心里面流淌,这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八拜之交当中,最让人期许的就是知音之交。这是在古代伯牙和子期的一种友谊,这种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交,是许多人向往但是都达不到的。或许只有留在心里面,在梦中才能够与自己的知音相见。
在这八拜之交中当然还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之交,虽然生不能同时,但是希望同年同月同日死,这种生死之交更是人间罕有。桃园三结义也成为千古流传的兄弟情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