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侠老师是京剧舞台唯一独创一派的女性艺术大师,也是目前京剧界唯一健在的流派创始人。出身于梨园世家,拜荀慧生为师。15岁以一出《大英杰列》崭露头角。19岁创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挑梁演出,只唱头牌。赵燕侠老师演的《红娘》《花田错》《辛安驿》《荀灌娘》《玉堂春》等剧,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大胆突破。她表演洒脱、嗓音甜亮、唱腔悠扬、念白清脆、咬字清晰,而且善于塑造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这些鲜明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了“出荀入赵”的转变,创造了京剧旦角的赵派艺术。赵派的唱腔别具一格,尤其《白蛇传》中“小乖乖”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堪称赵派唱腔的精华。
赵燕侠具有传奇色彩的表演艺术家,5岁登台,16岁就成角儿,一生只挂头牌,不但演青衣,花旦甚至文物生也能一人拿下。小时候没有钱找琴师吊嗓子,自己发明土办法,冬天对着冰喊嗓子,什么时候把冰喊化了为止。到北京之后《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一下成名。之后就成立了“燕鸣社”,1980年,美国人戈尔德到中国看演出,想把京剧带到美国去,当时看的就是赵燕侠的《碧波仙子》。之后赵燕侠就到美国演出,走到美国十大城市,美国媒体形容是皇冠上的明珠,《纽约时报》赞叹是人类艺术的奇观,赵燕侠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其实对于在京剧界能够形成流派的演员们,我一直都是比较佩服的,起码他们比那些只懂得继承,不懂得改良创新的演员强多了。而且,赵燕侠的“赵派”还是周总理亲自封的呢!赵燕侠戏路比较宽,而且文武兼修,尤其以吐字清晰、唱腔流利著称。还能够驾驭青衣、花旦、刀马旦、文武小生等多种行当,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都能演。赵燕侠的做工洒脱,唱腔悠扬婉转,节奏鲜明,扮相秀美。虽然她师承荀慧生,但是能够结合个人条件,大胆突破,不然也无法形成赵派了。不像现在很多演员,囿于流派中无法走出还沾沾自喜,完全不懂得改革创新。
赵燕侠早期艺宗荀派,青衣,花旦皆能胜任,曾拍摄京剧电影《红梅阁》。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现代戏《芦荡火种》,赵老师在剧中扮演的阿庆嫂一角,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演唱风格,脆,亮,吐字清晰有力,媚中带钢。“赵派”艺术得以确立,并得到了业内业外广泛认可,成为北京京剧院“马、谭、裘、张、赵”五大头牌之一。《断桥》“合钵”中“亲儿的脸,吻儿的腮,点点珠泪撒下来”,田汉先生作词,李慕良先生谱曲,一段徽调新颖别致,赵老师唱来感情丰富,感人泪下,在全国享有盛名。
15岁演出《十三妹》《大英杰列》,开始在京剧舞台崭露头角,并与前辈名家金少山、谭富英、杨宝森、马连良等联袂演出《武家坡》、《二进宫》、《霸王别姬》、《坐楼杀惜》等剧目。赵燕侠经常在《白蛇传》《红梅阁》《碧波仙子》等剧中唱大轴。她的唱腔,打破了四大名旦的唱腔特点及吸收了他们的优点。在人才辈出的年代,创立的燕鸣社,自己杀出了一条路,创立了自己的赵派,赵燕侠在晚年90岁高龄,决定为了赵派的艺术开山收徒,收熊明霞、王晶等人为徒。
赵燕侠是我国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她的演唱风格鲜明,极具个人特色,世称赵派。七岁演戏,一生只挂头牌!47年,赵燕侠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轮回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赵燕侠的班社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任副团长,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并称五大头牌,并互相给对方唱开锣戏,傍着唱!赵燕侠一路走来,出过风头,受过大罪。现在先生依然健在,已九十高龄,她的赵派后人却寥寥无几,我想这未尝不是一件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