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品都是丰富有层次的,比如《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比如……张国荣,少男少女看到姣靓型寸,成年人看见风度翩翩,才子看到绝代风华,导演看到最佳材料,音乐家看到最华丽善变的乐器,性少数者看见突围可能,自由主义者看见反叛先锋,保守派看见同性恋,所有人看见最后的陨落。之后心理学家看见抑郁症,历史学家看见香港兴衰史,媒体看见巨星秘闻,艺术家看见扼杀天才。 几乎所有记得他的人都只记得自己想记得的东西,也几乎所有人在了解他之后,都能记得自己想记得的东西,所以记得。
他的追随者们向前看,总有一块地方好似黑洞,再也没有合衬的材料来填补;向后看,那抹虚影已经胜过万千星华。 后来者本来不记得的,也可能不小心记得了。这是偶遇之后的记得,惊艳过后的痴迷。就像一部打乱叙事时间顺序的电影,观众驻足、惊叹、思考、重组,妄图还原一个他。 认同他的人反复提起,不愿忘记,不过是不想让作品蒙尘,不愿使英名埋没。这近乎一种本能,发现美、维护美、留存美的本能。 英雄的落幕意味着功业终结;而艺术家个人的远走并不意味着作品的毁灭。人们仍然从张国荣这里拿走他们想要的,记得他们想记得的。 伟大的作品,见众生相。 而记得他的时限,也许要等到时代的发展领先于“我就是我”的理念之后了,不过,“我就是我”似乎永不过时呢。也许要等到更美丽的皮相和灵魂的综合体出现之后了,那有多难!
张国荣就是张国荣,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他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对真爱不遮掩不闪躲,从一而终。你可以反对自己是同性恋,但是你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别人是同性恋? 张的歌声以及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个人发展历史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直至今天,他去世时方才几岁的90后已经慢慢长大,怀念着他怀念着他的歌声怀念着他对这份爱情的执着,不也说明他的实力和魅力么? 我只看过《春光乍泄》《霸王别姬》《异度空间》《胭脂扣》《东邪西毒》或许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去理解他电影里人物 的深度,但是他眉宇间所透出的俊俏的深邃和迷离足以让迷倒上千万少女。他是一代偶像,更是一代人美好的追求的象征,他只有一个,无法复制。
我认为,一个人真正足以区分开他与众人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他自己。是的,一个真相就是,事实上真的鲜少有人真正的忠于自己。我们看起来如此相似并不是我们真的相似,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所以我也就这样。你们真的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吗?敢的恐怕不能,能的恐怕不敢。但是张国荣他敢,也能.张国荣很真,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但他这一生终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他自己所说“待人以诚,人反相侮”,他收获的是永无止境的嚼舌根、讽刺、挖苦、嘲笑以及恶毒的攻击。
因为现在找不到一位像哥哥张国荣这样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艺人了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而现在的演艺圈评判标准下降 时代孕育英雄 现在这个时代远不如黄金的香港 怎么还会有超越哥哥的存在呢 在我们心目中哥哥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但我也期待有生之年能看到另一位巨星的诞生 让我们这代人感受哥哥所谓巨星在那个年代所绽放的光彩 一位巨星需要什么才能够成为巨星 才能博得满堂喝彩 才能够在他离开了之后仍然被不断追忆
正!歌正!影正!人正!品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