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有个薛神医,医术通神,武功却稀松平常。他一大爱好是为武林人士治病时与人交换武功,东一招西一招,记了一肚皮各门各派的奇招绝技。他本人以此为傲,别人因为要治病也顺嘴恭维他几句。于是薛神医自以为是天下一流的武学高手,直到亲眼目睹乔峰力战群雄,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真正高手的差距,当时脸如死灰,双手颤抖,连话也说不出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年轻时所学颇杂,各种稀奇古怪的拳法掌法学了不少。这些武功有时会当作奖赏,教给立了功劳的丐帮弟子。后来遇到郭靖黄蓉时,将真正的绝学降龙十八掌传了郭靖,却把花样百出的各种武功教给黄蓉,黄蓉也只图好玩,并不认真学。他老人家面对强敌时,从没用过这些花架子招数,都是拿出真本事来对敌,也包括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这种压箱底的绝招。《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家传一招「斗转星移」,又藏有天下各门各派武功秘籍,拳法、掌法、指法、腿法、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不说,比原帮派的高手还更懂自家武功的精要。而且融会贯通,不拘一格,剑被打断了改成暗器,判官笔被打弯了改使钩法,招招精妙。但尽管如此,面对天下最顶级的几个高手时,还是被人家专一而深湛的功夫制得服服帖帖。《神雕侠侣》里的杨过,从小迭逢奇遇,碰到的全是武林中一流的人物,机缘巧合之下也学到了各家武功的精妙之处。然而贪多嚼不烂,在从二流高手迈向一流高手的门槛时却犹犹豫豫,觉得专精哪门放弃别的都十分可惜。直到在神雕面前领悟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精义,才靠着十余年的勤学苦练成了新一代的五绝高手。而年轻时学到的那些各家武学精要也没有浪费,逐一化入了他自创的黯然销魂掌。
有用的知识必须围绕客户需求。无论你刷多少微博,本质上你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错,但是却不会有客户愿意为此付出成本。有用的知识必须承担责任。刷微博的关键问题不是获得碎片化知识,而是获得无保证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真,也可能假,可能在某个前提下真,在某个前提下假。平时吹牛聊天无所谓,但是当你需要凭借这些信息来决策,并且需要为这些决策负责任的时候,碎片化信息我们自己都不信。有用的知识必须面对竞争。可能通过大量的碎片知识,我们可能对某个领域有了一些了解,但是这种了解的效率非常低。而从职场到商业世界,我们竞争的从来不是知道什么,而是怎么用更低的成本知道什么。
也许更多的时候,这种对于知识碎片化的焦虑,只不过是我们给自己没有能够继续阅读大部头的教材而产生的负罪感的具现。我们脑中还固化着一个陈旧的概念:真正学习知识,必须是端坐在课桌边,一天八个小时捧着厚重的教材。除此之外一切形式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都是“不完整的”学习。我们对于碎片化知识的批判,根源就是我们对于碎片化学习的恐惧,而我们对于碎片化学习的恐惧,根源是我们始终无法拜托课桌和教室,老师和作业的阴影,使得我们无法有效的在一个摆脱了学校的知识爆炸的环境中,调整和切换自己的学习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