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比较正统的那些学派)认为,宇宙由5种元素组成(因为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人们开了脑洞,认为它们一定代表什么)。这五种元素分别是:土、水、气、火、以太它们并不是平等的,我排列的顺序表示它们的重量从大到小。古人直观地把地球当做宇宙的中心,那么土就落在地球上,其它元素依次往外延伸。当然,一个物体里面包括多种元素共同组成,土元素的含量越高,这个物体就越重。古人知道有一些天体的存在,并且很遥远。比如恒星。另外一切天体,太阳和月亮、行星就很近。月亮的轨道是分界线,月亮以外的叫做月上区,以下的叫做月下区。月下区=人间=尘世=不完美=前4种元素构成,月上区=天界=完美=单纯由第5元素构成,所以,月上区,是完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月下区是瑕疵的、变化的、不稳定的。古人根据这个理念,把一切变化的东西都归结为是月下区的现象。比如,彗星、超新星、流星雨。亚里士多德专门写过一本书叫《气象学》,里面讨论的是彗星的问题。古人认为这种容易变化的现象,离我们很近,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问题。而月上区,是一定不会变的。比如恒星亮度的变化,也被认为是地球大气造成的。直到一位巨匠出世,才搞清楚这些东西都是很远很远的天体,而不是大气中的现象。这就是第谷。第谷精于高精度的观测。凭借着优秀的技艺,他把之前的天体位置的最好测量精度从4个角分提高到1个角分。他专门观测了彗星和超新星的视差(于不同的地点看它们的位置偏差),发现了他们都是非常遥远的东西。因为大气层内的东西,会有很大的视差。
古人并没有发现九大行星,只是发现了其中的了六颗,除去地球,便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这几颗行星亮度显著,只要出现在天空就是全天最亮星的级别,而且会在天空中的位置出现显著的变化,和其他恒星相对位置几乎完全固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称之为行星。下图是火星再冲日时出现的逆行,可以看到,行星的亮度非常高,而且位置变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所以只要当人类开始关注天空,就能够发现他们的变化。我国至迟在商代就已经了解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12年,要知道这些祭祀的主业可不是天文观察,而是跳大神。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阶段能够被发现,可见他们绝对是闪耀在天空之中的另类。还有一颗是天王星,它的亮度在5.5-6.0等之间变化,属于肉眼勉强可以观测到的范畴。不过千百年来,他就显得默默无闻。即便在望远镜发现之后,两次被列入星表,却还是被当做普通的恒星处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一般来说,用“古人”形容启蒙时代之后的科学家多少有些别扭吧。
我想地球以外的星球应该会存在的,只是我们暂时尚无法发现或永远无法发现而已。你想,偌大的宇宙星球无数,怎么可能只有地球呢这是不可能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仅我们银河系估计就有200亿颗行星像地球(之前曾说有20亿、600亿颗等等,总之数量十分惊人),这些行星都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意味着在距地球不远处,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而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那样庞大的河外星系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亿个之多!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宇宙中的星球也是不计其数的!另据最新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研究称银河系可能存在两千亿颗类地行星,这些星球上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