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者蝌蚪,作为整部书中少见的知识分子,他对于计划生育的反思和忏悔本该更深刻,但却显得非常暧昧。给日本人的信中说“实事求是地说,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一点点,耗费了不可再生,从这点来说,西方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口径与官方出奇的一致。在后面的几封信中,虽然忏悔加强了,对于王仁美的死极为痛心,但所采取的行为却用一种不义代替了另一种不义。为了补偿自己原先让王仁美流产死亡,不惜夺走陈眉的孩子,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陈眉的孩子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对自己的行为的“救赎”。从这个层面上看,故事陷入了一个循环,即原先的被害者成了现在的害人者,且浑然不觉。
就像蝌蚪信中说:“被罪感纠缠的人,是不是永远得不到解脱?”从小说的叙述中来看,每个人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救赎,都在一厢情愿的下面做着另一种荼毒。被害者成了害人者,最后陷入了自欺欺人当中。所以我常想,忏悔的人面对现实往往是最无力的,因为他们为了避免伤害,会采取另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去躲避审判,补偿自我。
个人的角度,觉得小说的结尾很令人遗憾,从写作表达来看,前面积累的大量有关于姑姑的矛盾弃之不用,却写的是陈眉的话剧,把原有良好的戏剧冲突冲淡了。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有一种被耍的感觉。而且话剧写得并不漂亮,文字和语言的驾驭能力没有在此体现,可能是前面积累的矛盾莫言自己觉得都无法解决,所以才趁势空缺。这是一种遗憾,但对于一部小说而言,它承载的意义与完成情况,还算不错。
小说的叙述者蝌蚪,作为整部书中少见的知识分子,他对于计划生育的反思和忏悔本该更深刻,但却显得非常暧昧。给日本人的信中说“实事求是地说,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一点点,耗费了不可再生,从这点来说,西方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口径与官方出奇的一致。在后面的几封信中,虽然忏悔加强了,对于王仁美的死极为痛心,但所采取的行为却用一种不义代替了另一种不义。为了补偿自己原先让王仁美流产死亡,不惜夺走陈眉的孩子,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陈眉的孩子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对自己的行为的“救赎”。从这个层面上看,故事陷入了一个循环,即原先的被害者成了现在的害人者,且浑然不觉。
在我眼里,这本书最大的瑕疵就在于叙述欲望和文本效果的脱节。计划生育、生命权、生育权、意识形态压抑下的人性与本能的错位……这些沉重的题材或许让莫言有太多想要表达的,但限于某些现实,又难以完全尽兴,于是他只能从叙事形式、尤其表面意义上的魔幻上多做些文章。
然而这样的叙事冒险对于莫言这样的大师来说,并不能体现出太多新意。而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体特征之一的隐喻,在这本书里基本变成了明喻,甚至能读出很多刻意的匠气,这很不莫言,非常非常不莫言。尤其是我最欣赏的莫言的语言,过去那种海啸般汪洋恣肆的、刀锋般锐利的、梦魇般扭曲残忍的莫言式语言,在这本书里被压制得始终给人一种气儿没喘匀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