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性格和智商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然而,过去30年来的研究证明,智商其实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人格神经科学家科林·德阳(Colin DeYoung)在他的书中曾指出,很多性格特征都包含了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造成“人格和智商被认为是独立的两部分”这种错觉的一个原因是,测量智商是通过能力测试,而测量人格特质则是通过问卷的形式;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心理学家对人格和智商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理论上来说,能力测试也可以用来测量人格特质。例如,和善性可以通过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也就是换位思考)来测量,尽责性可以通过自控能力测试来测量,而神经质或者说情绪稳定性则可以通过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来测量。将智商看成是一种人格特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智商。而且,通过把智商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我们得以更全面地理解人与人之间,在认知过程、情绪和动机上的诸多不同。为了帮助理解,我对一份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份数据包括了来自俄勒冈州尤金市和斯普林菲尔尔德市,总共478名白人的样本。这些参与者包括199名男性和279名女性(此处原作者之前提供的数字有误,现已更正),年龄在20到85岁之间,涵盖了全部教育水平。尽管参与者的民族不够多元化,但是他们的智商和人格分布范围却十分广。因此从这个样本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一般人群中智商与人格的关系。参与者进行的智商测试包括了15项,测量内容包括知识推理和抽象推理;人格测试部分则测量了人格的45个维度。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智商与经验开放性的相关性最高。在经验开放性的9个维度中,有8个维度和智商正相关,包括智力投入(intellectual engagement)、智力创造、心智敏锐度、智力能力、自省、创造力、思考深度和想象力。有趣的是,智商和其中智力投入以及心智敏锐度的相关性更强,超过了与想象力、创造力或者智力深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智商与对美的敏感性无关。
肯定是有关系的。而且智力还是可以训练的。举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栗子,我爸以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看书过目不忘,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直达问题本质,说话深刻,幽默,犀利,无论是人文还是理工科都能侃侃而谈,在他的圈子里,我爸一直扮演着一个被人仰慕的导师角色,认识他的人无一不觉得他智商超群。但是我爸的情商比较低,性格非常不耐烦,再加上近些年运势不太好,事业发展趋于停滞,整个人过得比较郁闷,性格以及兴趣爱好都有所改变。近些年我们发现现在的他和以前完全不同了:记忆力越来越差,语言变得越来越单一,学习能力也逐渐变弱,原来经常语出惊人的瞬间现在很少有了。
内向的人喜欢思考,如果你跟他没有接触的话会觉得他很呆很笨,但接触后会发现这些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中的有些很聪明。外向的人喜欢和别人交流聊天乱侃,但聊天的本质是交换废话的过程,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内向的人更倾向于思考,外向的人则通过和别人交流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说简单点就是内向的人更多的是在输入,外向的人更多的是在输出,输入太多而输出很少会让人觉得此人捉摸不透,极端的表现为内涵到让人觉得没有内涵的程度,而输出太多输入太少的话,会给人肤浅的感觉,内外通吃的程度则恰到好处,安静的时候像只猫一样独立自由,活跃的时候又能像哈士奇一样讨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