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界不存在一个既成的天然的理论等待学者将它发掘出土。一种理论的提出,其作用是模仿,模仿一种能合理描述和解释发生了的社会现状的机制,可能也运用这一机制对未来进行推论。故而,一种理论的过时,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它丧失了(曾有的)对现实的解释力,甚至也丧失了对现实的描述力。「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观点是常见的,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内。我认为「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已经变成常识了吗?这个答案是我在知乎上所见的所有试图对整个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进行盘点的理论中,做得最好的一个。在这个答案的基础上,推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过时」是不奇怪的。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实远在主流经济学范畴之外。现代主流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在模拟当代的现实问题上更先进,做得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好。这点上,现代经济学当然也做得比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要好。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批评,我认为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但一个问题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作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种驳斥——探讨了很多实际上并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故而有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也是我持有的观点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不是纯粹的Economics,而是Philosophy of Economics。按照现在的学科划分方法,这块内容应该属于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他所探讨的「交换在何基础上得以合理进行」、「价值是什么」等一些问题,是他哲学研究和哲学立场所推论出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不是只有经济理论(也不是只有共产主义理论)。他的一部分理论,甚至直观上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还有现实的描述力和解释力,比如商品拜物教理论。其他的理论在很多领域里也还发挥着作用。例如社会科学里的国家形成理论(State Formation Theory)领域,进路繁多,包括环境进路(参见Jared Diamond等)、组织结构进路(参见Acemoglu and Robinson等)、韦伯主义文化进路(太多了),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式的阶级进路(例,参见Barrington Moore,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Beacon Press, 1966)。再比如随着经济危机和占领华尔街运动而再次复兴的危机理论和阶级理论。
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只是学术史上的著名人物,那么他只不过是一名写在历史书上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或哲学家,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说马克思主义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观点不可能不过时。但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学者形象,则永远不会过时。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只是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由考茨基、卢森堡、列宁以及之后的卢卡奇、葛兰西以及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实证主义派、分析学派等诸多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家族。那么我们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换句话说,当存在不止一种,甚至是存在无数种马克思主义的话,我们又如何说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或不过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