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第四百零七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已授权“维权骑士”!
导语: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紫禁城(亦称故宫)在北京建成,成为日后明清24位皇帝的办公和住宿之处。奇怪的是,北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通常到了夏季北方都是一片洪涝景象,然而无论外面积水多深,故宫从来不曾发生内涝,600年来皆是如此。
故宫
也许会有人说,是因为古时候的雨下的不够大,但据笔者所知,史料记载:1454年7月,一场暴雨侵袭了整个北京城,城门几乎被积水冲塌,故宫里面依然没有积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故宫排水如此通畅?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得天独厚的地势优势。
整体来看,北京城地势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故宫的设计者充分借用这个优势,在低处修建了金水河,遵循了“水往低处流”这一自然规律,这样当暴雨来临时,积水便顺着地势全部流向了金水河。
第二、匠心独具的排水系统。
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还不够,当时天下的能工巧匠还设计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排水系统:砖头呈倒梯形结构,即使有暴雨,也能在三分钟内排光所有积水;台阶侧面等各处设有小洞口和小凹槽(比如“龙吐水”),积水可以通过它们排到沟渠里,最后汇入金水河。
慈禧太后
据说慈禧太后曾经花费20万两白银,专门用在清理疏通排水口及金水河的淤泥上,由此看来故宫那套匠心独具的排水系统也有慈禧太后一份功劳。
第三、责任到人的监督机制。
最后这个原因也是关键所在,常言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惹皇帝生气可是死罪,所有工匠自然是拿出毕生本领和心血投入这项大工程的,而且故宫的每块砖上都刻着工匠们的名字,哪处有瑕疵直接是责任到人的,不存在有“豆腐渣工程”的情况。
据专家介绍,从地势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向东南流。从紫禁城来看,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差约2米。其排水设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而建。
专家称,这套排水系统的总特点,是将东西方向的雨水汇流入南北干沟内,然后流入内金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