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那么当时的文人雅士如何饮茶呢?
宋代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南宋罗大经在《茶瓶汤侯》中详细记载了煮水的要领:“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他认为:水初沸时,如砌虫声卿卿万蝉鸣;忽有千车稛载而至,则是二沸;听得松风并涧水,即为三沸,此时,便应及时提起汤瓶,将开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盏中,随即用茶筅击打茶汤,直至水与茶充分交融,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茶沫为止。罗大经还认为: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宜老,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
“斗茶”是宋代茶事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当时流行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中的斗茶形式,主要是猜测茶叶的产地、辨别茶叶的采摘时间、说出当下喝的是春茶还是秋茶,以及辨明点茶之水的来源和品质,流行于民间的主要斗茶形式,是以评出点茶技术和茶品的优劣为主,斗茶又称“茗战”,这种斗茶形式促进了当时茶叶品质和点汤技艺的提高。

阅
茶文化鼎盛时期的宋代,文人雅士总是喜欢开品茶大会,这个品茶大会不仅仅只是喝茶!这个时期文人雅士喝茶很讲究,他们还在这个大会上各自选不同的茶叶,然后这些人他们自己泡茶,互相品茶,然后给出评价。最后收获更多好评的人,就有权决定那些其他泡茶人作一首诗。
但是他们不仅仅就是这些,宋代茶文化很受重视!他们喝茶的时候是有很多礼仪的,像这些文人雅士彼此敬茶时,一定要弯腰75度以上,双手捧茶,而且手要拿在杯子从上至下三分之二处!这样做表示对茶的尊重,也是向受敬茶人的尊重。
这个时期文人雅士聚在一起不是喝酒作诗聊理想,而是喝茶聊这些!他们喝茶时要准备三个杯子,还有一块瀑布下的石头,这个石头放在一个网露上面,下面是一个大的杯子!然后依次将这三杯茶倒在石头上!最后在从大杯子倒出来喝。现在很多爱茶的人就会学习宋代的品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