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看过一本书《进化心理学》,里面说到了人类为什么会害怕虫子,我记得不太清楚了,随便说说,认真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这书我觉得很好的。
里面大概是说,一些虫子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婴儿,所以在很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为了躲避这种伤害,就逐渐形成了对虫子的恐惧。
增加一部分,因为居士说提到了“经过后天训练产生了恶心感”,这个我个人不是很赞同。因为实际上“恶心”的感觉很难后天训练。个人认为,恶心感可以看成是恐惧的一个演化,再说一个《进化心理学》中的例子: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电线插头是比蛇更危险的,每年死于触电事故的人远远多于被蛇要死的,大人也会提醒小孩子电源很危险,但是从来没有人害怕电线,但是很多人害怕蛇。另外,其实很多人是从小孩子的时代起就已经开始害怕虫子或者说对虫子产生恶心感了,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女孩子是没有经过恶心感训练的,但是她还是会害怕毛毛虫~
说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恐惧大概是人类进化出的第一种情绪,用《进化心理学》里面的观点,可以把恐惧感看成是一种适应器,(“适应器”是进化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抱歉,我目前手头上买有这本书,等我找到之后会把这个概念加在修改中),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用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心理机能,恶心感可以看成是恐惧的演化(一种相对温和的、不至于让人在短时间内情绪变化过于激烈的“恐惧感”),它们的作用都是让我们远离危险。
对于为什么有的人小时候不怕虫子,长大了反而觉得恶心,我也不是很敢确定,也说说我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心理机能很多都不是从一出生就显现出来的,可能对虫子的恐惧感是需要一个人长到一定年纪才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不是习得,因为也不是有人告诉小孩子虫子很恶心很危险,小孩子才开始害怕虫子的。当然啦,会不会是有的人本来不觉得恶心,看了一些类似于《异形》的电影,开始觉得恶心了,那应该也算是一种习得吧。
从我个人成长经历来看,我倾向于认为刚出生的孩童对昆虫是没有什么喜爱或厌恶的感觉的,他们拥有的只是好奇心。
对昆虫到底是喜爱居多还是畏惧感居多,应该是后天成长经历和文化熏陶所致,而不是什么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我从小生活在山东半岛,山东人很喜欢吃蚂蚱、蚕蛹一类的生物,还有蝉和其幼虫金蝉,在当地称为“杰溜龟”。
我小时候对这类生物是没有畏惧感的,据我妈说,她带我去田里干农活,隔壁邻居给我一只新抓的杰溜龟当玩具,我二话不说就塞进嘴里嚼碎吞下去了。
后来妈妈怕我一言不合就往嘴里塞,不断给我讲解吃掉的昆虫如何在我体内翻江倒海搞事情,吓得我噩梦连连,从此就连油炸过的昆虫都不敢吃,更不必说生的了。从此我就成为了山东人中的“异类”。
谁说人类不喜欢吃昆虫,只是吃不到,价格昂贵,木头虫,一只价格15一20元,蚕蛹,蜂蛹,蝗虫,竹虫,面包虫等等都是人类喜欢的美味,其它的动物都无法和昆虫相比,因为昆虫太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