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翻阅的书,我想应该有个特点,就是每次读都能学习到新的东西,或者能读出新鲜的美感。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或者非常美的。我忍不住反复翻阅的书,值得重点一提的是卡夫卡的小说,比如《城堡》,还有他的短篇小说集。
《城堡》写一个土地测量员K来到城堡外的村庄,试图进入城堡,在此过程中他不断证明自己,不断改变策略,不惜与村庄为敌……这是卡夫卡晚年的未竟之作,虽然并未写完,但毫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未完成”在卡夫卡这里,也已成为一个特点,甚至是他的一个主题。小说文本的未完成,恰好与小说内容,以及卡夫卡一贯的哲学主题契合。他的小说作品,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收尾。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能举例的就更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几年出的三本黑封面版的小说全集,作为入坑书非常好。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卡夫卡全集则适合深度阅读人士。这两套所收的卡夫卡短篇都已经非常全了。市面上一些卡夫卡短篇小说选集,虽然篇目不够全,但经典篇目一般也不会遗漏。《变形记》自然不需要说了,这是很多人阅读卡夫卡的入门篇目,写一个职员早上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篇小说我大概是初中时读到的,当时就深受吸引,但说不出理由,觉得有很多奇妙的部分我难以把握,读不懂,但又不排斥。后来读多了,慢慢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了。
另外《地洞》《一次战斗纪实》《骑桶人》也都是经典篇目,值得推荐。
哈利波特系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直到现在,每年寒假或者暑假都会重读一遍,每次看到邓布利多和斯内普死的时候都憋不住眼泪。J.K.罗琳创造的巫师世界已经成为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了。能够遇见这样一部系列真的是此生荣幸。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完全被冬妮娅所吸引,她是我童年第一个幻想的女性天使,她和柯察金几十年后再见让幼小的我郁闷好久。讨厌丽达,现在才明白她这个人设有点绿茶。十年过后再次翻阅,不禁感慨万千。
余华的《活着》。读的时候内心非常痛苦,不敢直面那些平淡却残酷的字眼。读完后感觉心灵被刮下一层泥垢。比死更艰难的,是在命运一次次摧残下绝望而又坚韧的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姿态,一种伟大。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不想矫情太多,读这本书总是能清理掉我内心许多冰冻住的东西。没法给我什么力量,也没法让我的人生更好,仅仅是能清理掉一些东西,那之后没什么快乐,可不会更加悲伤。
《平凡的世界》路遥,伟大的人并不是生来就伟大,无论你生在什么样的年代,也无论命运给了你一副怎样的牌,都应该认真的,毫不抱怨地打下去,再贫瘠的土地,也会因为信念开出希望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