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时谈论书法的时候确实很少谈到篆书,主要原因是我平时基本不怎么写篆书,我的整个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就有三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写过篆书,现在是一个行草书的时代,而这些,又基本上和篆书的关系又不大,加上篆书本身的封闭性,难以和行草书相结合,又不好识别,所以才会这样。
不会啊,很多学书法的转学篆隶的,只不过这类的书家过少,不像行草书受人欢迎。特别是篆隶的笔法确实很简单,基本上写到中期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很少人像吴昌硕吴让之这类的突破,学着学着发现篆隶还没行草成就大,导致现在人人都很少谈了。
因篆隶在日常书写中不太实用,所以,任何文化、艺术或科技,首要是实用,不实用了,那大多数人就不会学它了,因此,我书法再研究十几年,书法交流、展览、培训也有近八年了,只有行楷、正楷能为99%的中国人所接受亅
因为现在学习书法的初学者大多数都从楷书入手。要写好楷书,就临习很长时间。也有少数初学者从隶书开始的,初学者先学篆书的极少,因为篆书以线条为主,粗细无什么变化,学的少了谈论的子安也就少了。
此类书法载体一般在青铜,竹板,古寺,铜钟及古代器皿等上面才有所出现,秦代以前没有大量使用,只作为年代,事件,器物及鼎文使用,所以没什么可谈论的。
虽说其追求着高度的整齐划一和对称之美,小篆最典型,实为难能可贵,但也正如此,使之滑向了刻板呆滞之一偶,不是受大众喜欢的一类书法,所以才会很少被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