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禽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
聂崇正认为,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实际上主要的画法还是西方的,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进行了调整。欧洲的肖像画,比如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但这在当时,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认为是“阴阳脸”,被画脏了脸。郎世宁就借鉴中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接受正面光,避免侧面光,同时在人物的鼻翼两侧、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这样五官就更清晰、立体。 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的学者、大名鼎鼎的总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写过中国最早介绍透视法的著作《视学》,文中就曾提到该书是和朗学士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里面附有很多介绍欧洲透视法的木刻图。
郎世宁是清廷御用绘画师,他对于清代宫廷绘画所独有的中西合璧绘画风格的形成,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郎世宁不但自己在宫廷内作画,而且还将欧洲绘画的技艺传授给中国的同行,并且收徒教学。
以下是他的作品《花鸟图》。
个人觉得他对中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还谈不上是什么跨时代的人物,他可能开创了一个自己的流派,就是将西方的水彩画,或者说油墨画和中国的山水画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这个流派是新开创的,还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所以也谈不上是什么特别优秀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时间会证明一切吧。
郎世宁具有坚实的素描功力,描绘人物维妙维肖,深得皇帝的喜爱。雍正皇帝胤 、乾隆皇帝弘历以及弘历的后妃、子女等都曾由郎世宁留下了肖像。郎世宁对于清代宫廷绘画所独有的中西合璧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郎世宁不但自己在宫廷内作画,而且还将欧洲绘画的技艺传授给中国的同行。
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主要的画法还是西方的,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利用上进行了调整。欧洲的肖像画,比如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对美术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郎世宁,但他参与设计的圆明园西洋楼可谓无人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