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变成书的?优质

375次浏览| 2022-07-30 17:51:10 更新
来源:互联网
1个回答
满意答案

世界史08: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

在上古时代,由于交通不畅,东西间的联系颇为艰辛。在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云游天下,行踪甚广,并有“旅行家之父”的美称,但他心目中的“天下”,只不过是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人所知道的一隅之地,十分有限,他没有到过中国,他的《历史》对中国也缺乏记载。后来,盛传一时的亚历山大东征曾经到过中国的说法,经史学家研究证明亦属无稽之谈。

在中古时代,由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某种桥梁和媒介的作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留下了许多记载,其中有不少地方曾谈到中国。尽管如此,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了解,仍是很隔膜的。

这一情况,到了中古时期才发生了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他于1271年随父亲与叔父来中国,1275年5月到达蒙古帝国的上都。从1275年至1291年17年间,马可波罗一直以客卿的身份在元朝供职。归国后,他因参予本邦威尼斯对热那亚人的战争被俘,在狱中通过他的口授,由同狱的比萨文学家鲁思梯谦笔录,即成为流传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亦名《东方见闻录》),至今已有五六十种不同版本(在我国就有七种之多),成为风靡一时的“世界一大奇书”。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的情况,其中尤以第二卷(其82章)记载的中国部分最为详尽,诸如元初政事、战争、宫殿、朝仪乃至中国名都大邑的繁荣景象,记载翔实,引人入胜。如游记里写到的一种能燃烧的“黑色石块”,显然指的是煤炭。马可波罗把这种在中国早在汉代就开始使用的燃料知识带回到了西方,使西方人大为惊奇。他的书中介绍许多奇异的知识,为欧洲知识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的窗户,无怪乎人们要说,马可波罗“替欧洲人心目中创造了亚洲”。

千古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但是,从此书问世以来,对它的真实性不断有人提出质疑。关心马可波罗的友人,甚至在临终前劝他为了灵魂的安宁,最好把一些离奇的事实删去。到了1829年,德国学者徐尔曼不仅指出此书是一部冒充游记,实为编排拙劣的教会传奇故事;而且对他是否到过中国也发生了怀疑,说波罗一家最远不过到达过大布哈里亚境内(该处是意大利人常到的游历之地),又说此书编者假马可波罗之名,谓其曾侍奉元朝皇帝忽必烈17年之久,可谓是荒唐之至,云云。

那么,马可波罗究竟到过中国吗?对此,中外学者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大多承认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但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书中的缺点。国际上对马可彼罗有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如英国的亨利玉尔,法国的亨利戈尔迪、伯希和,美国的柯立夫和意大利的奥勒吉等人都持肯定意见。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他只到过北京,例如美国的海格尔在1879年撰《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的问题》一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北京,书中关于中国其他各地的记载,都是在北京听到的。即使这样,作者并没有否定他确实到过中国的事实。

但是,问题还是不断地被重新提了出来。1965年,德国史家福赫伯宣称,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这是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1982年4月14日,英人克雷格克鲁纳斯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位大旅行家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教国家,在那里他和从中国回来的波斯商人或土耳其商人交谈过,很有可能依靠某些已经失传的“导游手册”,加上道听途说,便成了他游记的基础。作者的“证据”有以下四点:1、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没有查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马可波罗的材料。2、书中很多地方充满了可疑的统计资料,把中国丰富多彩的景象变成灰茫茫的一片,对蒙古皇帝的家谱说得含混不清。3、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产物——茶和汉字,书中从未找到。4、他写许多中国地名,似乎用的波斯叫法。

马可波罗像

我国学者杨志玖教授撰文,以详尽的史实对上文进行了反驳,作出了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的结论。杨文说,他早在1941年,就在我国的《永乐大典》中发现了一条研究马可波罗来华的珍贵史料:元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等人的奏折中提到“今年三月奉旨,遗兀鲁、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这个记载与《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完全吻合,从而确认马可波罗一行于1291年离开中国。杨志玖教授的这一发现及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外学者的推崇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判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一个“极可靠的证据”。杨志玖的论文还就英人克雷格克鲁纳斯文章中提出的四个“论据”,逐一进行分析,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回答。当然杨文也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的错误以及夸大之处,但马可波罗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其书又是在监狱恶劣环境中口述而成的,能达到这个水平已很不简单了。杨志玖教授的观点,获得了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赞同。

位于扬州的马可波罗纪念馆

199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学者蔡美彪宣读了《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长篇宏文,认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17年间与各地各族人民建立了友好的感情。虽然某些记述不免有夸张的成份,却洋溢着对中国的热爱与友谊。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一部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学术文献,而且是马可波罗与中国人民的友情的记录。蔡美彪的论述是对他的业师杨志玖教授在50年前有关观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所作出的最新的说明。

收到375个赞
最新文章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变成书的?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变成书的?
追剧小科普07-30
191农资人
191农资人
375
广西省1958年为何改成了自治区?
广西省1958年为何改成了自治区?
追剧小科普07-30
林先生说电影
林先生说电影
963
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艺术家都栖息在哪里?
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艺术家都栖息在哪里?
追剧小科普07-30
二十世纪福斯电影
二十世纪福斯电影
839
阳光信用最新文案
阳光信用最新文案
追剧小科普07-30
电影时代
电影时代
844
太子的老师被称为什么
太子的老师被称为什么
追剧小科普07-30
300马格南子弹
300马格南子弹
908
如何评价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如何评价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追剧小科普07-30
搞笑囧途
搞笑囧途
721
一张白纸什么意思
一张白纸什么意思
追剧小科普07-30
科学兴农
科学兴农
513
家里有很多古董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家里有很多古董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追剧小科普07-30
游戏灯
游戏灯
989
我国古代六艺是指哪六艺
我国古代六艺是指哪六艺
追剧小科普07-30
乡间农民
乡间农民
769
陕西秦腔从古流传至今,它的精髓是什么?
陕西秦腔从古流传至今,它的精髓是什么?
追剧小科普07-30
地图鱼分工
地图鱼分工
235

地图鱼分工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