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网页链接实验艺术,确切的说应该是「实验的艺术」。评论家在称某种艺术为实验艺术时,通常都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流派、风格或门类,而是表达一种「有待检验」的状态。贡布里希在1950年发表《艺术的故事》时,把整个二十世纪艺术(后来修订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全都归在「实验艺术」(Experimental Art)这一章里──所以这是个有时效的概念。任何一件艺术品在诞生之际,和当时代相比较,都有可能被称为「实验艺术」。比如印象派画家把画架搬到室外,在阳光下作画,在当时就被认为是一种实验。而实验不一定总是令人费解或生厌的,比如五十年代 Miles Davis 等音乐家把「调式」(mode)这么悦耳的观念引入到爵士乐里,也是一种实验。那么,一个人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显然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时代,因为许多艺术家、艺术品早就已经不实验了。如果一个艺术家说自己的艺术是「实验」,那么多少代表了一种不确定、无所谓、「待折叠」的心态。和知乎答题时在开头写上「受邀」有点类似。最后,正如 @Lawrence Li 所说,在一定的语境下,在一定的人的眼里,实验艺术、前卫艺术、先锋艺术、行为艺术、另类艺术……实际意思都是:看不懂的艺术
把一件“艺术品”放进一个时代环境里,然后把这个环境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黑天鹅效应”和一个装有艺术定义的艺术史系统上。设想这个“黑天鹅效应”在一个历史阶段内有50%的可能性起作用。如果起作用,它将会诞生出一个“黑天鹅”,而诞生出的这个“黑天鹅”将会触发这个艺术史系统,与艺术定义产生反应,从而决定这件“艺术品”的性质。根据经济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黑天鹅效应”处于已起作用和未起作用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历史阶段后回顾那段时代环境,人们只能看到“黑天鹅和垃圾”或者“艺术品”两种情况。没有测量之前,“黑天鹅效应”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比如一个“黑天鹅”,它何时出现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出现/不不出现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地选择一种状态。“实验艺术”就是没有耐心等待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试图亲自启动“黑天鹅效应”的行为。“实验艺术”是不安于现状的处在叠加态中的“黑天鹅”们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