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9年7月30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莫言“我只对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负责。”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人们都说母爱的伟大,没有母亲我们也就没有办法来到这个世界,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而莫言的这句话就恰恰包括了我只对生我的人负责。对我生的人负责,孩子是我带到世界上的,所以说对他负责也是我的责任。简短的两句话就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从哪里来,这一生需要干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说得很人类很人性。没有分子就没有原子,也就没有物子,也就没有物体;没有个人就没有家,更谈不上组、村、镇……首先肯定物种起源的事实。对生和被生的情感是原始的最真的情感,所有的生命都是这样在负责、回报中外延扩展;对基本原始的情感都不承认,那就是忘本,是欺骗自己和人类的最正大光明、最邪恶无耻的谎言。对自己负责就知晓个人要为个体生存的环境负责,外延到对社会的负责和奉献,用人类游戏基本的规则法制来遏制人类原始性自私,控制贪婪,鄙视贪腐……承认第一的个体,承认物种的优势和缺点,才能面对、去发扬或改正,去培养人性、博爱、奉献,明白作人的责任,明白作人的意义,明白奉献人类比向人类社会仅仅索取更让人快乐!责任二字看起简单,实践却是艰难曲折,多少人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巴上、唱在歌中背地里却是软骨头作着软体动物。对个人负责条件=创造好的每个个体生存环境=克制自私+发掘奉献博爱!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出莫言的三观。生我和我生对于莫言来说就是莫言的父母和孩子,可以理解为莫言只须对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负责,充其量可引伸为莫言只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至于对社会对广大读者要不要负责,这根本就不是莫言所要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不得不承认莫言的三观很适合眼下这个现实社会,只要自己及其”生我”、”我生”者活的好,一切都OK了。莫言,中国现代人的偶像,太值了,诺奖非他莫属!
“只对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负责”,这是人性的表现,也是做人的底线。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品行高端的人。人人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社会就是理想的社会。许多人常怀凌云之志,要拯救人类于水火,然而上不知尊老,下不知爱幼,人性不存,即使偶有所得,也绝非社会之幸。莫言正是用这句话作为自己做人的底线,能取得世界认可的成就也正得益于此。
”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人们都说母爱的伟大,没有母亲我们也就没有办法来到这个世界,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而莫言的这句话就恰恰包括了我只对生我的人负责。对我生的人负责,孩子是我带到世界上的,所以说对他负责也是我的责任。简短的两句话就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从哪里来,这一生需要干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用同样的词语说到莫言先生,浓浓的高密东北乡 乡土气息,反应的是先生文学创作的最初灵感来源,反应的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淳朴和谦诚,以此看到他的作品,乡土气息跃然纸上,此时,所有的言语都变得文雅,褪去外壳,方显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