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看了好几部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拿到书后看起来就直接入迷了。武侠是根植于华夏大地每个炎黄子孙心头的一抹乡愁,而金庸把这抹乡愁书写成了绝唱。最初看了很多改编的电视剧,后来接触到了书本,发现书中所写的故事情节更加的妙趣横生。在那个侠义的世界里无数次的想象着,自己成为了杨过、郭靖、令狐冲、乔峰、陈家洛,那样的英雄豪杰。
最初金庸作品在大陆是禁书,港台和海外有华人的地方一时间争相传诵,形成了最早的金庸迷。金庸的作品起初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金庸写完当天的内容后都来不急检查其中的错字别字,就被报社催稿的人拿走了。报社的人现场先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遇到不合适的地方就做了修改,可见当时是何等的受人喜爱。
金庸的书中诠释“侠”在中国人心中的真实形象和地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把人民百姓疾苦放在心中的谓之大“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致敬金庸!
金庸的武侠,历史气息浓厚,以至于很多人吧金庸的小说当成了历史。更重要的事金庸的世界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如果抛却武侠和爱恨情仇,依然丰富多彩。写人写景写世界,俱佳。其次就是你读金庸,总会感觉这人真了不起,什么都懂。哪怕有人说是皮毛,也是一般人为止赞叹的。
金庸小说并非好在奇幻的情节,而是对人性的揭示。正如我在个人简介中写到的,你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金书中找到答案。时间历史都会推移,但人性亘古不变,这就是金书高明处。今天看起来,还觉得这些事发生在身边。读通了金书,也就明了了身边的一切。
作为一个不懂文学的理工学生,金庸的小说满足了我对文学的一切想象。半古典的语言讲诉了有曲折的故事,曲折的故事中又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对人物的命运中又含有一些哲学性的反思。总之,是在读者能够get到点的前提下加入了一些深刻的内涵。
故事的结构。好故事的特点就是主干用一句话来讲明白,这个也是写剧本的要求。金先生当过编剧,故事的骨构都相当坚实。所以看他的作品,脑内可以出现画面。特别是金先生作品中经常是每一个人物都立的住,这些都全是因为故事的结构坚实。
金庸的笔下好人从来不是完美的,坏人也从来不是一无是处的。他的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人物是丰满的。他写的是江湖,表达的是侠义,同时他写的也是人生,表达的也是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