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每一个短篇都值得一读再读,再再读,而且每次读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孔乙己,闰土,魏连殳,鲁迅笔下的人物就跟鲁迅自己的心境一样,总是五味杂陈的。鲁迅的《故乡》我读过很多遍,没离家的时候读过,离家上大学了读过,毕业之后奔波了几年又读过,每一次读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有怀念,有愤慨,也有无奈,所以我也信了鲁迅最后最后说的那些话,他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解忧杂货店》, 我很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因为其作品逻辑感极强(毕竟侦探小说家出身),这点在本书中有很好的体现。故事情节看似凌乱实则严谨,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逻辑的怪圈。故事因其独特性,就不再此剧透了。铺垫的情节有点长,但如果能耐心看下去,你会慢慢的被东野的想象力所折服。故事的结尾会与开头完美的连在一起,就像莫比乌斯环,可能只要其中出现一个差错,可能闭环就要变成一条带了。
《培根论人生》。其实是一本经典名著,坦白说我是真的几乎把这本书完整地抄了一遍。我不知道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在读经典。其实我一开始只想精炼几句有价值的。但是精炼来精炼去,发现整本书都被精炼下来了,实在是因为句句都入我心坎,虽然现在书单多得烂大街,但真正的好书就和真正的知己一样难觅。今天我推的书单只有这一本,因为它确实值得。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部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巨作。96年我连着读了7个冬夜,久久不能释怀。1986年4月,《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出版了。这部还没有写完就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的划时代之作,以其史诗般的社会描画与对人性中理想主义的高扬,激励了几代年青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必须是金庸的十五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直到现在大一,十年来每年重温一两遍。因为金老的书,让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刀,有枪,有风花雪月,也有儿女情长。多少次梦里仗剑天涯,与她共赏红尘芳华。多少次梦中鲜衣怒马,看她眉眼如画,笑颜如花。感谢金庸十五部。给了我一个最美的梦。
柴静的《看见》写得波澜不惊又不矫情,在每一个篇章里都有让我思考的点,那种不忍心一下子读完的感觉真是很奇妙。温故而知新,当每一个篇章再多读几遍,因为当时所处的感受不同,就会得出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感悟,就像再次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心有触动,才能看见,在书上看见内容,在心里看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