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林语堂
林语堂先生为一代国学大师,并将孔孟老庄哲学、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人的作品翻译到了国外。在这本《苏东坡传》中了,林语堂先生以其生花的妙笔将苏东坡这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给世人以正能量。苏东坡即便在他当时生活的时代便已经名闻天下,可他的一生却跌宕起伏,历尽艰险,屡屡遭受迫害,但他一生却乐观豁达,留下了众多的诗、书、词、画等杰出的作品,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跃然纸上,充分表现了苏东坡这一自由灵魂的诸多高尚人格!
《朱元璋传》吴晗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记非常之多,但是吴晗先生的这一本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明史专家吴晗三十年治史的结晶之作,先后写作四稿,几乎投入了作者毕生的经历,终于成就了这一本不朽的传记。在吴先生笔下,将一个历经艰险、英勇睿智、气度宏达的统帅;将一个勤政爱民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极多的开国皇帝的多面形象描绘的极其出色。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这是现代传记大师朱东润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政治生活、官僚治理的绝佳样板,这便是《张居正大传》。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帝师和内阁首辅,并对明朝政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生前位极人臣的张居正死后却落得被抄家的后果。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张居正的政治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并对那个时代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王安石传》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暂时退居书斋,读书著作,这本《王安石传》便是其中的作品之一,这本书共计二十二章,尤其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得失,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把它和当时欧美各国的政治进行比较,因为作者也参与过戊戌变法的缘故,所以在写作王安石传时,难免会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详细的讨论。
《李鸿章传》梁启超
这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李鸿章传记中的经典之作,作者对李鸿章进行了最深刻的惋惜和最中肯的评价。这本传记从李鸿章早年的落拓说起,再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等,再到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起起伏伏的一生,最终只能周旋于列强周围,悲壮的死去,梁启超以客观的角度,再现了一个晚晴名臣“李中堂”。
这五本传记,各有各的精彩,不知道你对哪一本更感兴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法国
当巴尔扎克定制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来全面反映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呕心沥血了二十余年,最终只完成了九十六部。这部《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个大部分,当真是对法国社会的宏大概括。巴尔扎克在写作过程中,可谓是近乎以折磨的方式进行,每天写作十六个小时!到去世之前,他已经喝了几万杯咖啡!1850年,他永远闭上自己那双能洞察一切的眼睛。
《1984》 乔治·奥威尔 英国
1949年7月,《1984》正式出版,瞬间引起文学界的轰动,被一致评论为大师之作!而这本书的完成时间是在1948年年末,当时奥威尔已经虚弱的几乎走不动路了,只好在床上进行写作。之后,奥威尔的身体日渐虚弱,最终在1950年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孤独的去世了,年仅46岁。
《嫌疑人x的献身》:只为纯粹的爱情,绝好的诡计。爱一个人,究竟可以到达什么地步?一个低调的数学老师,为了爱设计了绝妙的诡计。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既会头疼于“不在场证明”是如何完成的等一系列费解的疑问,又会感受到爱情的低调付出。当最后一页来临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像那个哀嚎的主角一样感到绝望。
《恶意》: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犹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作为推理小说中手记体的杰作之一,《恶意》这本书为很多评论界人士和读者所称道,被认为和《白夜行》一样,都是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东野圭吾通过娓娓道来的笔触,将故事写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你不看完整本书,绝不知道有多少个反转,而最终真相大白之后,你会感到脊背发凉,一个人的恶意居然可以如此令人作呕。
《白夜行》: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是东野圭吾公认的无冕之王,如果说你看东野圭吾其他的作品觉得好,那么再看这一本时,便会更加拜服!如果只推荐一本东野圭吾的作品,那么我必定选择这一本!一个从小遭遇悲惨的小女孩,一个同样悲惨的小男孩,他们所希望的,或许只是手拉着手,站在太阳地下,温暖着。然而,长大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们的诡计令人发指,他们的行为令人费解。雪穗和亮司的一生,从来没有什么希望,他们也不需要救赎,他们需要读者的一点同情和宽恕。三言两句,根本无法道出对这本书的感受,那种说不出的滋味,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了解到。
《活着》:这是余华的一部重要作品,这是一部读起来让我们感到十分沉重的小说。虽然小说篇幅不长,但是那种压迫感时时都在,当我们被带入到书中的环境中,不禁会为福贵而感到心痛。然而,这种不快,或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故事的残酷而造成的,余华那种笔墨上的煽动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余华的叙述,是一种冰冷的旁观者态度,但正因为这样的旁观者,会给人以更大的震撼,亡家、丧妻、白发人送黑发……《活着》已经不仅是一部小说了,更是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余华也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白鹿原》:这部由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耗时六年才完成。该书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通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暗取风水宝地、恶施美人计、情人反目、孝子入匪——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该作品被改编成了各种影视剧,但是我认为作品中那种大时代下的家国情仇,有些地方是影视作品远不能表现出来的。
《狼图腾》:姜戎的这部作品,是以狼为主要叙述故事而展开的,书中通过描写一个明叫陈阵的知青因为喜欢研究狼而与牧民们打成一片,通过多个和狼有关的故事纠合在一起,描述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但是这本书无论是国内还是翻译到国外,却褒贬不一,有些人盛赞,有些人极贬。
《左传》 左丘明
又称《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近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当然,单从史学价值来看,《左传》就已经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它确立了编年体的史书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左传》善于记叙战争,长于刻画人物,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对历史和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一定不可错过。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相传为秦国国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编纂而成,据说成书之后,吕不韦曾在咸阳市发布公告,能够修改其中一字的悬赏千金,这虽然是吕不韦夸耀自己实力的一种表现,但是也侧面说明了这本书确实花费了其大心思、大劳力,不然怎敢如此自信!该书含八览、六论、十二纪,共计一百六十篇,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军事、道德、医学、音乐、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论体系,是一部兼收并蓄的优秀作品。
《战国策》
该书共计三十三篇,纪录了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即位之间大约二百四十年的历史,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和辩论的集录,相传是各国策士所作,由刘向整理润色而成。《战国策》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先河,对司马迁影响极大。当然,《战国策》还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散文集,它在人物刻画、寓言故事叙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语言运用方面,成就尤其高。
《史记》 司马迁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多达五十多万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当然,《史记》的文学价值也十分高,看《史记》中的很多事迹,往往都忘记了是在读一本史书,有些传记写的十分精彩,比小说还要好看。记得当年读《刺客列传》时,虽然当时文言文的句子读不太通,但却也一口气读完,那种英烈之气,千载之下,兀自虎虎生风,让人不忍释卷。这么多年以来,《史记》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全书共计二百九十四卷,耗时十九年才完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当然《资治通鉴》篇幅巨大,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史学的人,我相信只取其中一些选本读一读就可以了(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当然有毅力的仁兄可以通读,相信能收获很多!
围城 狼图腾 活着 自在独行 文化苦旅中国通史 苦难辉煌 国富论 资本论四大名著(西游,红楼,水浒I,三国)东周列国志 易中天品三国 四世同堂 活法干法人性优点人性缺点 易中天全集 物种起源动机与人格
法国作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全民审判》,涉猎范围极广,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风格的闹剧,“全民”与“上帝”交锋,真正面对考验的不只是上帝,更是人类的知识、智慧和人性。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大行其道的今天阅读马修的这部数年前的作品,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写下了《万物皆有灵且美》。
林少华的《小孤独》这本书中关于孤独的内容并不多。孤独只是这本书想要表达内容的表象,林少华先生关于村上春树,关于文学,关于美的感受才是本书精华所在。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明白孤独不可怕,孤独往往才是通往内心自由的必由之路。
《科幻中的中国历史》与一般科幻作品集不同,本书的重点不是对未来的展望,而是对历史的重新发现。其中既有各显神通的时间旅行故事,也有千姿百态的“科幻秘史”以及“科幻错史”。通过未来的反照,历史自身的更多可能性才会被激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