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凑单、正好想买一本手帐本,看了某篇文章推荐买手帐的书单里有这一本,便立马下单了。买回来我就傻眼了!这不是一本手账本!这真的是一本书!神奇的书!出版社是——某妇女儿童出版社。说好的日系小清新呢?翻开第一页,这真的不是一本绘本童书吗?蜡笔手绘的目录,生硬地从日文翻译成中文,相当之不实用。抱着怀疑人生的态度我再去搜了搜网站上这本书的详情页,确定不是安利出的书?此时此刻的我只能怪自己太冲动,当初买的时候压根没有详情页介绍!自从用了这本手账,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一口气爬6楼都有劲了。
我一直都以为摆在书架上的《猜火车》是一本巨烂无比的书,也忘了当初为什么选中它。拿到书后连续看了十几页的文字,充斥的都是肮脏的画面和下流的言语,当时对图书的认知还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书毫无悬念的被拉进黑名单。直到刚才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它,特意去网上查了下评分,出人意料的高,我是不是应该把它读完?咋那么多人喜欢看脏话。
最想说的这本书是《穿越人海拥抱你》我竟然把它们当做珍藏来看,真的是过了那个年龄就会越发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幼稚。谁说是心灵鸡汤啊,明明是心灵鸡肋,而且弃之甚慰。捆绑北大就不说了,双胞胎和最帅两个标签怎么看怎么像炒作。事实上,一个好的作家不会去过于强调个人,反而是书本身。这段评价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文笔如何。支撑他们销量的完全是那些不喑世事,被他们的高考事迹感动的高中妹子。唉,太天真!真的是为自己感叹。
跟我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刚好前几天扔了一批“烂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南法航线》。这本书包装很有逼格,设计感不错,当时便入手了。可读起来完全不知道作者在干吗,类似的照片放很多张,一点逻辑也没有。看豆瓣很多人说,小清新,小资,文艺范,文字很好,很有疏离感等等,原谅我作为一个好多年的摄影类图书编辑,欣赏不来这些。
要说自己觉得烂的书,不得不提《浮生六记》。为什么会读呢,大学时候教我们庄子课的老师刘黎明说,他最反复读是书是《五灯会元》和《浮生六记》,多年后想起来找来看的。为什么觉得这本书烂呢?实在是三观扭曲,看得很痛苦,好在不长。抛开这本书描述的理想文人生活不谈,本书里的模范妻子和对模范妻子的赞颂实在奇葩。可誉为古代女德教材范本。基本上他老婆忍辱负重讨婆婆欢喜,点个赞;又忍一次,再点个赞;如是再三,三个赞…一直把他老婆赞死了,啊,我多么怀念她。
对于书的好坏判断,有时候不能简单地定义。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分阶段的,我们读得书越多,价值观越是稳定,对所读之书的要求越高,能称之为“好书”的标准也越高。所以,我一般不太敢直说某本书是“烂书”,总害怕自己太过主观。但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对于懵懂时期看过这本书的我,真是悔恨万分,这本书就是ayawawa的《完美关系的秘密》。犹记得当年的自己把这本书奉为恋爱宝典,各种在男票面前的虚伪行径,真是不堪回首,直到被身边无数的闺蜜骂,才惊觉自己被洗脑的有多严重。想我一个读书这么多年的独立女性,为啥要卖国求荣各种伪装,去取悦一个男人?此书的三观,现在看来,真是接受不了。如果爱情和婚姻的幸福,需要牺牲一个人的人格,不断地妥协和包容才能换来,我宁愿孤独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