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怎么样才能写出“唐”诗的意境?优质

217次浏览| 2022-07-31 00:41:47 更新
来源:互联网
1个回答
满意答案
245 0

我们如今常说“唐诗宋词”,这里的“唐诗”只是诗的一个概念,并不是唐朝独有的产物。而自唐以来,每个朝代的名流诗作也不计其数,却不闻人家说“宋诗”、“元诗”、“明诗”等。究其原因,其实不只是其“格律”的发展,也不只是由于把“宫体”题材转移到市井生活,而是对唐代诗风的一种肯定,“宋词”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唐诗”贵在高雅,重在言志,其意境之高远也是后代难以攀拟的,乾隆也有“好诗尽在唐”的感叹;而“宋词”侧重于抒情,配合曲乐旋律相得益彰,更容易打动人心也易于流唱,这种词风自然也影响了“宋诗”的表达方式。所以在风格上,说“诗近雅,词近俗”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是“词”在唐代不受文人器重的主要原因。我们今天就先来了解一下“唐诗”的意境是怎么形成的。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笔者只是从广义上来讨论这两者的区别。

“唐诗”的用词

我们都知道,我们领悟诗中意境的画面都来源于一字一词,所以用词几何就直接影响了意境几何。我们挑一首“唐诗”和“宋诗”作对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毫无疑问,这两首诗都是佳作,但是在意境层次上,前者则比后者要丰富得多。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第一首诗中用了大量的景物,如“日”、“山”、“天”、“屋”、“门”等,这类词我们称之为“实词”。与之对应的是第二首诗中,用了“毕竟”、“不与”这些比较口语化的词语,而“六月”、“四时”也是一个抽象概念,这类词语我们称之为“虚”词。另外,我们可以从第一首诗中看到,每一句都是一幅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又是连贯而且生动的景象;而第二首的画面感则比较单薄。

因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上的结论,“唐诗”的意境,多是源于用“实词”组成的意象,而且画面感还很丰富。能够在有限的字数里,刻画出丰富自然的画面,这是十分困难的,但也是“唐诗”意境的主要特点。

“唐诗”的表达方式

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也略有不同。如上举例的“唐诗”,基本上从正面是看不到流露出什么感情的;而第二首“宋诗”,我们简略地读一遍就可以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或喜或悲。虽然“唐诗”的意境比较晦涩,但是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遂有“境界”一说。在大多数唐诗中,普遍喜好用大量的环境渲染,从侧面描写来衬托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有些甚至于一个句子单独看是领会不到其意思的,只有结合全文才能体会得到。我下面再举一个例子: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是温庭筠律诗的代表作,其中一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更是倍受名家称赞,堪称意境典范,我们从这一句来分析。我们平常比较容易从“形容词”的感情色彩来推断出作者的思想,但这里一个也没有,全部都是“实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乍一看之下,不明所以,可是联系上下文再慢慢品读,骤然就生动起来了。虽然连一个动词也没有,但是不妨碍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副生动连贯的画面:一个游子在外留宿,天刚刚亮的时候,就离开客栈继续行程了,那时候天上还挂着残月,旁边的板桥上还残留人走过的脚印,以及还没消融尽的霜。

“唐诗”的意境高妙就在于此,不言而喻的境界就比直抒胸怀要高深地多。

“唐诗”的总结

综上所述,“唐诗”的意境高雅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两点。什么是诗的意境?有一句话总结的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言志,志在于“隐”而不在“露”。唐人多好把“志”写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把思想藏在句中不表露,粗看是一面意思,细看又是另一层意思,才有耐人寻味之“境界”,能真正读懂的才是“知音”。但是今人在欣赏诗的时候,往往不能体会或者说不喜好去琢磨诗词背后的真正本义。我们不管是读古人的作品还是今人的诗作,都应该一字不可放过,细细钻研;同样在写诗的时候,一字也不可马虎,力求传神。

此外说些“唐诗”之外的题外话,作为写诗之人,首先要学会的是把对生活的体悟融入到作品当中,而要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意境浅显可以通过学习加深,但是没有感情基础,再多的技巧也是多余的。比如乾隆帝,他学习的条件可以说独居至尊,但是他从小养尊处优,体会不到普通人的情仇,所以即便他能日作十首,作品的质量也不受文人认同;再比如李煜,他的名作基本都是国家灭亡之后感怀所作的,而在之前多是写宫体题材,所以多不见经传。

以上就是笔者一些粗见,疏漏之处敬请见谅。最后,照例附上一首拙作,水平有限,权当抛砖引玉。

《蝉秋》

寒籁借长风,蝉高秋意浓。

江湖蓑北去,柳岸侧来钟。

照水霜天鹭,埋晴落日峰。

云间多少字,何处问归鸿。

注:一东、二冬混押。

收到217个赞
最新文章
怎么样才能写出“唐”诗的意境?
怎么样才能写出“唐”诗的意境?
追剧小科普07-31
农民的小帮手
农民的小帮手
217
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七步之才”手相命理有哪些特征?
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七步之才”手相命理有哪些特征?
追剧小科普07-31
小兵秦启
小兵秦启
457
男人适合佩戴什么样的南红挂件?
男人适合佩戴什么样的南红挂件?
追剧小科普07-31
酒窝小喵喵
酒窝小喵喵
259
西游记中精明的沙和尚为何败给了一言不发的小白龙?
西游记中精明的沙和尚为何败给了一言不发的小白龙?
追剧小科普07-31
王者喷饭君
王者喷饭君
458
被人捉弄该如何反击?
被人捉弄该如何反击?
追剧小科普07-31
演的都是戏
演的都是戏
956
红楼梦中薛宝琴嫁给了谁?
红楼梦中薛宝琴嫁给了谁?
追剧小科普07-31
坤坤游戏解说
坤坤游戏解说
583
很多人看完《盗墓笔记》要去长白山,这座山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很多人看完《盗墓笔记》要去长白山,这座山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追剧小科普07-31
老徐有看法儿
老徐有看法儿
725
你知道哪些非常生僻的字?
你知道哪些非常生僻的字?
追剧小科普07-31
解说阿信
解说阿信
959
三毛有哪些经典的好句子?
三毛有哪些经典的好句子?
追剧小科普07-31
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201
为什么喜欢和田玉?
为什么喜欢和田玉?
追剧小科普07-31
游讯特搜呀
游讯特搜呀
877

游讯特搜呀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