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比孟子、荀子的弟子出名,这主要与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的自身名气有关。
孔子,字仲尼,他出生于鲁国陬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称他为孔圣人、孔圣等,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占据首位。孔子的一生坎坷,少年时经历磨难、过着清贫的生活;在鲁昭公十七年的时候开私塾广收弟子,之后他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孔子晚年时修订了《诗》、《书》、《礼》等书;孔子去世之后,后人将孔子及他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后世对于《论语》有很高的评价,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等。
孔子的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人,孔门里的十哲更是大才。这里所说的十哲分别是: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他们常常在《论语》等书里面出现,接受着儒教的祭祀。荀子的弟子我们所熟悉的就是李斯、韩非子、张苍,这三人算是很不错的了,但是由于个人的品行和最终的结局没有让他们很是出名。孟子的弟子很多,但跟孔子弟子相比更是不杰出。
孔子的弟子比荀子、孟子的弟子出名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孔子教授弟子秉着两种教学方法,即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就是说作为一位老师不能太过在乎弟子的身份地位与相貌,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弟子,他也会悉心的教导,但是后面的路要看他们自己;因材施教就是孔子根据自己弟子的性格、天赋等,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说季文子,季文子每次做事之前都要考虑很久很多次,孔子在教他的时候就告诉他:思考两次就够了,再借鉴借鉴以往的经验。还有面对那做事毛毛躁躁的弟子是,孔子就劝他:你需要多思考几遍再做出做与不做的决定。其次就是孔子本身就有很大的名气,它有着“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赞誉。荀子、孟子就不一样,他们没有孔子那么有名气,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李斯等人师从何处。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看以上论语,孔子跟学生讨论志向,平易近人,说明孔子不只是施教,学生也敢于提问。能有孔子这样的老师,成名容易。
孔子的地位很高,被历代尊孔的君王追赠了“文圣”“先圣”“先师”“宣父”等重量级称号。有了老师的地位加持,孔门弟子们的地位在后世也不断上升,荣登孔庙。
孟子和荀子就是孔子的弟子,首先是因为后期渐渐的稳定下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注定过去。另外就是孔子的弟子本身就很出名,孟子他们的弟子难以超越。
因为孔子的弟子中,除了颜回外,其余的都比孟子和荀子强!只不过,孔子的那些弟子没有著书传下来罢了。
当然,兰陵令荀子又比啥都不是的孟子强些。
孟子和荀子没有孔子那么优秀、那么出名,所以他们的弟子受到的关注也没有孔子的弟子受到的关注多,其实并没有说优秀程度相差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