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皈依是要让我们认识到,把握人活这一世的一个意义,是为了让我们去成佛、成菩萨、成圣人。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皈依的目的和意义》,探讨皈依怎么跟成佛联系在一起,培养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一种善的力量。
佛言祖语:随顺大乘直至成佛,佛法梵行圆满运载。——《菩萨本生_论》卷十六
学诚法师法语:我们人的内心,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非常清明,正念具足,非常有智慧,然后才有办法来观照,观察外在变化的环境,变化的这些事物。如果外在的环境一直在变化,我们内心一直也是在变化,我们就观察不清楚。所以我们内心怎么样让它有戒定慧的这种能力,才有办法对外在能够做一个很好的观照,这就需要学佛法。
文章:面对生死——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皈依才是开始第一步,怎么修行?怎么成佛?这个过程就很长了。我们人在这个世间当中,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人慢慢不知不觉就岁数大了,人就老了,死了。
我们庙里常常也听到,哪里,什么人往生了;哪里,有什么人病危。到病危的时候,人都会比较紧张,他就要念普佛啊,助念啊,死了就要送往生,这个就是人到老病死的时候,就比较着急了。但是实际上生死事大,生死的问题是我们人一生当中最大的问题。
岁数大了,到老了,要死了,你再准备就来不及了。只有我们头脑比较清楚,还能够走得动路,就要开始弄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的生命究竟是什么?然后这样慢慢、慢慢,我们才能够明白佛法是什么。
佛法都是要从我们的内心当中去体悟,去觉悟。外在的环境都是经常在变化的,气候也是变化的,春夏秋冬,白天夜里,人也是在变化的,事也是在变化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
但是我们人的内心,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非常清明,正念具足,非常有智慧,然后才有办法来观照,观察外在变化的环境,变化的这些事物。如果外在的环境一直在变化,我们内心一直也是在变化,我们就观察不清楚。所以我们内心怎么样让它有戒定慧的这种能力,才有办法对外在能够做一个很好的观照,这就需要学佛法。
学佛法就是让我们生命建立起一个宗教的观念。我们说有人生观,世界观,那么有宗教观。那么宗教的观念就是,佛教的宗教的观念,或者说佛教宗教的宗旨。它就是要引导我们成佛,引导我们究竟远离痛苦,究竟得到快乐。它有究竟两个字,究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的宗旨目标。(2)(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10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皈依的目的和意义》
佛教徒视死如归?那是因为他们被骗了,有人告诉他们可以转世重生,或者是涅槃进入极乐世界,不是真死,他们才坦然面对,真相是,没有什么轮回,也没有什么极乐世界,人一死思想意识思维记忆都消散于无,如出生前一样,只是真相相对他们想法太残酷,他们不愿相信,宁可信佛骗也不面对现实,说到底,还是怕死。
生死是物质状态的改变,生是物质在聚合,而死是物质在分解或解体。至于为什么会生病时会疼痛是进化过程中给人类附加的一种功能,为了使人类自己抵抗疾病,生命更长一点,对死亡比较恐惧也是这个原因,都是为了生命更长一点,这是进化对人类的一种督促。
佛告诉了世人,人死,并非生命结束了,把生死看淡些。你就不恐怖了。人来世上几十年,如同受过虑。受改造,能不苦吗?改造好的生天人,改造不好再次轮回。人生短暂,如同做梦。梦醒了。原来是这样子。
你想想你在世上到底有何意义,你在乎的存在的有何意义就处之泰然了。每天都不过是睡觉,吃饭,上班,仅此而已,纵是一贫如洗,纵有万贯家财,最终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太简单了,当你活着一无是处,当你一无所有,当你穷的老鼠搬家,当你丑的人见厌,那么就会淡然面对生气,死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是一种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