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这些文学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文学著作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每个人解读出来的涵义也不相同,又因为早期的文学著作与哲学有较大的关联,内容相对晦涩,文学家们经常不被人理解,比如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就是对与不理解者的反击。如果文学家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承受不住压力就可能崩溃,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越是有文化素养的人,给自己设立的要求都会很高,他们往往会在有生之年,把世间一切都看得很透彻了,他们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只在乎有生命的时候有没有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他们的想法和认知里,生命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来把控。当他们觉得,自己把一切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以后,没有遗憾了,就可以选择用自己主宰生命的方式离开。
樱花的魅力在于它开放的短暂,很多文人墨客都倾慕生如夏花的瞬间,只要那一瞬间的璀璨,不要人生的剩余时间有瑕疵和遗憾,这种情况是对自己一种理想完美主义的追求,不过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不过作为历史车轮下的我们,还是珍惜每天的生活更有意义!
你好,我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对艺术的领悟方式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就像动物世界里有一头蓝鲸,它的叫声频率高于同伴,所以一直孤独了50多年一样!艺术家艺术大师们的想法肯定和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他感觉不为周围所理解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我们不太理解的做事方式!
人的一生中,知己最难得。
我认为大多数艺术家人生当中,都是缺少欣赏,还有理解他的作品的人的。他画的作品,都是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那他们就是孤独的。
他们内心越孤独,就越想用作品来表达自己,越没有人理解,就越孤独,所以我觉得,那些艺术家自杀是有原因的。
文字是最有力量的武器,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也可能是自己看透了人生,也看透了社会,所以有些时候就觉得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他们,由此会产生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错觉。而他们这种心理由于没有人能够懂,也没有地方可以倾诉,所以最后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