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优良品德,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都不一样,也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在实践活动中,选择的做法行为也就不一样,有的人借钱不还,有的人争名夺利,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损公利己,有的人勾心斗角,有的人虚荣显摆等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不愿意自己吃亏的人,即便是眼前能够获得利益,也许是人生能够达到比较如意的阶段,但是,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是一时好,一阶段好,好的并不会太长远,有得必有失,这方面得到了,另一方面一定有更加宝贵的东西会失去,也许得到的是钱财,但失去的可能是信任,上帝为他打开一扇门,一定会给他关上一扇窗。同样的道理,那些平时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和具有利他精神、愿意伸手相助、尽力而为的人,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护,有失必有得,上帝为他关上一扇窗,一定会给他打开一扇门,愿意吃亏,是一种善良,是一种境界,是一剂避免灾难来临的预防针,是得道多助的对象,吃亏不会永远吃亏,这是舍得,有舍才有得!利他最终也会利己,愿意吃亏的人是有福之人!
我有个例子很容易说明,一个同事,没什么钱,平时不会请大家吃饭。但是在小处显得很大方,比如大家出去吃饭,如果AA制,有几毛的零头,她永远会主动多出这几毛钱。如20.元,两个人AA制,她会主动做出10.5的那个。有两个苹果,她肯定会挑小的。要是发礼物,缺一个,她会主动提出她不要。她每天带零食大家可以随便吃,不介意别人有没有给她吃。表面上看她每次都吃亏,但是这种礼让的态度,细节上让别人舒服,赢得大家的好感,大家觉得她值得信任,有好事找她。她因人缘好获得的利益更多。
我人物在生活中有些亏该吃,还是要吃的。大家心里都有杆称。如果只是几百块、几十块,几块钱,几毛钱的事,其实没必要那坚持寸步不让。主动让一点,姿势好看一点,你又不会损失什么。亦舒说:太当心了,做人没有意思。放松一点,给人家利用一下,人家自然会拿东西来交换,彼此得益。一定要板着面孔等别人来真心奉献,不问报酬,肯定活该失望,世上哪有这种事。
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吧, 一部分人认为吃亏在眼前感觉损失了什么,没和金钱挂钩也感觉是损失,那个不是自己的范围,另一部分觉得,自己在休息时别人可能就会麻烦你帮忙,你觉得力所能及吧。
其实这是在吃亏了之后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自我宽慰罢了,这种人就是属于乐观派吧,有舍才有得嘛,以后总会有得到的时候,只是这一次运气不那么好而已。
能量守恒的世界,失去多少必同样能得到多少。莫名其妙的失去,也会有莫名其妙的得到。但为了钻空子主动去吃所谓亏得到就只是吃亏。自然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