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
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我理解:不管现实中,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我都能够找到对策,应对自如。和万物撞击,即便有什么解决办法,那也是个事倍功半的选项,而且往往还会两败俱伤。像水那样去行事吧。并按照这样的道理去治理天下。任何事都会被化解,任何障碍都会被通利。天下大治,并且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损害到什么。所以,也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责过之处。
这里的“上与善”,并非具体意义的“上与善”之义,根据老子相对 整体的 意象性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抽象的、根本性的表达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再结合:“善”显于行 而本于德的根本性认识(如“行善积德”)可知,这里抽象的“善”,其根本性的表达之义显然指“德”。再结合本章整体上理解 可知,首句“上善如水”(论点)相对于下文具体论证中的:居、心、予、言、正、事、动、不争,无尤,而言,显然表明 彰显圣人拥有水一样的德性,所以说,这里抽象性的“上”根本上指圣人之义。
因此, “上善如水” 根本上可以具体诠释为:“圣人的德性象水一样。”
水有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态,H20态!固态的水为归藏,冷冻保护了物质不变质,液态的水形成江,河,湖,海。保障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汽态的水变成雲雨而润万物!任何动植物都有水进行命运活动(物质态)!氢氧根态,氢和氧纯净的都能燃烧。又解释了外柔内刚的水滴石穿的刚性!水是生命之源,没水就没生命。因此太空科学家找地外文明首生查那个星球有没有水!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为。在道德经全书中,所有的善字,几乎没有一处是单纯的指人伦意义上的那种善良,好人好事。道家思想应天,讲的是天之自然之道,递推到圣人以天道自然管理天下,行不言之教。儒家应人,主要说人伦,仁者爱人,善良等。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说,在圣人看来,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又是怎样的呢,往下看。
水最柔弱,但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锲而不舍地完成自己的目标。水的目的就是就下。这是水的特性和使命,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水绝不会像山石一样硬碰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它绝对不会气馁,而是耐心寻找解决方案——如果碰见石头,那就绕过去!如果碰见低谷,那就等攒满了咱继续前进!如果碰见巨大的坑洞,那就积攒数年也在所不惜,并在最终形成一道瀑布。
淡定、淡然。咱都知道,水乃万物之源,如果论功行上,歌颂万年都不为过,如果它要炫耀自己,炫耀N年都难以炫耀完。在如此丰功伟绩面前,水始终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不骄不燥,不仅不张扬,反而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在目前如此浮躁的环境中,能有一颗如此淡定的心,的确是相当难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