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不易,做一个好的出家人更不易。末法时代,更加不能让自己随波逐流,不能迷失本心。
娑婆世界,众生皆苦。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了不可得。唯有内心的慈悲不能丢失,需要恒常坚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自己出家时的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勿忘世上苦人多!
而这众生里,也有我的父母,我的亲人,和我的朋友。
有我,也有你。各个无别。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凡夫僧,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和尚”,我又能为众生做些什么呢?
我是一音禅师,今年50岁,出家有7年了。现在常住在查济古村半山,这里是我清修的一个道场。这里位于安徽的泾县,是江南文化和徽州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原产地。环境清幽,文化底蕴却很丰厚。出家之前,我是职业艺术家,从事书法、篆刻、国画。那时经常写生,路过查济半山,特别喜欢这里的山水风光。当时就动了一个念头,将来要做一个清修的地方,我觉得出家还是需要一个平凡的心境。
好羡慕出家人啊!虽然说我早已开悟,但自身心不良习气偏重,心里想要找个清静的地方好好修行,却总是跨出那一步,出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正果。虽然在家也能修,可在家的影响大,心垢增多。所以,如果有能够出家的缘份,就应该好好把握。出家比什么都好。但是出家后就应该一心持咒念佛了,别在涉及尘世之事,这是正行。假如人在庙里心还不能清静,在这么好的环境还修不好,只能说,,。
在古村的半山上,有一位叫“一音禅师”的僧人。他7年前出家,离开寺庙后,因为实在喜欢查济的山水风光,花了半生积蓄,在半山开辟荒山,一点点建起这一片禅房,不论是房子、道路、桥,都是他亲自设计,如今,禅师在这住山修行已有6年,修行戒律十分严格,早上4点必起,每天花5小时诵经、礼佛、做早晚课,一日只有斋饭两餐,夏天就算40度也没有空调,我觉得真是一种安静清修的心境吧。
我出家之前也有过家庭,一旦要出家,就要舍弃世间的情爱。全家人都是佛弟子,都理解并支持我出家修行。半路出家,普通人追求的财富、地位、名声都经历了,也相对容易放下,真的是一种对世间的所以是都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的心境。
我出家二个月了,在浙江温州瓯海区无相寺,济民大和尚是高僧,每天大早上课,8点后开始打扫卫生,下午念佛,非常自由,对于今年已经57岁的我来讲,一切都是缘分,人啊,就应该这样,像尘土一样,无求,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师兄来无相寺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