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咬字一定要准!翘舌音,平舌音等要区别好!不论是演讲还是朗诵都必须注意的基础,姿势。礼貌,彬彬有礼,我平时就把手放在腹部,提气,而且好看。表情,不可太过于夸张,但不能一张呆呆的脸,要适当调节表情,让大家看到变化。
画面感的呈现,就是要将文章中所表现的画面,通过朗读呈现出来,让听众听到这段朗读能够联想到文中中所表现的画面。比如,在朗读一些表现香气的文章时,可以在读到表达气味的关键词时,稍作停顿,吸吸鼻子。给予听众想象空间。
掌握断句非常关键。若是从小没有形成这种朗读长句的语感,后天培养起来其实也并不难。把一个一个句子像分割英语一样分割出来,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找准一个个短句中最想强调的是哪个词,并重读它。
注意感情的投入,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在适当的时候停顿,在朗诵的时候尽量和听着多一些互动,比如对视,自己的表情也要丰富,不要害羞,朗诵本来就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事情,放开一点。
朗诵的时候配以表情,注意咬字。我认为朗诵是声音艺术而非表演艺术,所以看风景的做法我是比较抵触的……不过表情是会直接影响音色的,所以还是要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