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庞杂,而且有些注释者没有中医知识如王叔和注解内经的邪由肤渐侵入类,在几千年的人生体验中是一种误解,由此误传造成用药去病的主要思想使病加重甚至恶化,以至现在的门人虚病之风寒湿症,也还有人误认为要驱除这些邪气,其实善调饮食也有恢复健康者,是一个不可争辩的明证,总之需要吉糟粕,存精华才是真理。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着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皆是东汉时期成书。这四部经典著作的成书时间,争议最大者是《黄帝内经》。传统观点认为,《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但是,据近代、现当代某些学者考证,《内经》的成书时间在西汉中期以后至东汉时期。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頻湖脉学》、等等,如想当中医师的这些都要去研究。很多呀!要充分发动脑筋,才能找到病源,然后抽出药来。不好当的,《本草纲目》已被历代道德败坏的人盗窃,草药生长于山中的方向,有的被盗了。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温病条辨》此书为温病学的重要代表着作之一,共六卷,系清·吴瑭撰,嘉庆三年(1798)完成,前后化了六年时间。刊行之 后,为医家所重,乃致翻刊重印达五十馀次之多,并有王孟英、叶霖等诸家评注本,或编为歌诀之普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