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使四周的田地不怕涝,不愁旱,庄稼连年丰收,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猪肉。叫人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
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孔府的一个传统叫神仙鸭子的名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与众不同,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鲆美美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
自贡菜,相传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到自贡为抗日募捐,临别时,众人商议设宴为冯将军壮行,将军闻讯后说到:“抗战时期,严禁铺张浪费,若你们真要请我,我只吃釜溪河边赵二麻子媳妇烧的鱼杂。”将军吃完后豪情大发,在釜溪河边挥毫写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一时自贡鱼贵,美味流传至今。
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首创,为答谢主人之盛意,席间一名文人赠名为“九转大肠”,赞美厨师技艺高超和制做此菜用料齐全、工序复杂,口味多变的特点。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时的第一道名菜,从汉初到清末,历代的许多皇帝都亲临曲阜孔府祭祀孔子,设的宴就有这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