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谈“必读书”一定是我们国家的著作,世界名著和一些国外的影响力较大的书也可以读,应该是选读。读一些国学知识、一些古汉语著作是很有必要的:《论语》、《道德经》、《庄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资治通鉴》等,另外就是一些小说类的古典名著,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看书一定要提高自己阅读的兴趣,如果一本书自己读起来觉得很艰难,书中内容没有乐趣可寻,那建议还是换一本吧。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小说也可以选读一些,了解一下文学的发展过程,对自己深入浅出、由古及今的阅读路线和思维方式得到必要的锻炼。有代表性的书应该读一读,比如《围城》,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读过的语言最幽默的著作,没有哪部作品的语言能超越它的幽默,而且极具讽刺意味,读完它我才知道小说还能这么写。关于世界名著,范围也够大,而且国籍不同,语言风格、文笔,翻译家的道行等都不一而同,全看自己爱好,比如《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简爱》,《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宁娜》等等,太多了,还是选读吧。
说到这,我就想说一部让我感慨最深的书《教父》我这一开头就点明我要说的,是不是有点不太含蓄?但事实便是如此,之前我曾对《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推崇备至,也曾对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喜欢的不得了,可以说这两本书奠定我青春期萌芽和青年时期的叛逆。少年时,自认为如基督山伯爵里的主角,为摆脱困境期待一个天使一个让我改变的契机,渐渐长大,发现与其让人带你改变还不如犹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男主,自己挖掘出一道通往新世界的隧道。甚至无数次梦里都在挖隧道,逃出这片舒服想象力和能力的圈子,但是越长大越发现,你就是你,你做的不该是别人的累赘,不该是别人的麻烦,也不该是等待解救的奴隶,而是要在你所在的环境中成为他们的所能倚靠的大山,正直,义气,无所畏惧。甚至可以变身为他们的天使,保护,教育他们然后分享他们的快乐喜悦。说到这我想分享一下《教父》里的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推荐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这本书,一本讲述非常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的书。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儿。这就是你在我生命里的角色,我童年时的小女孩,今日蜕变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马的回忆,一个时间之神没有应允的愿望。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了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后,她们留下一个约定,然后分别。后来长大,各安天涯。原本聋哑的克蕾儿出脱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因为一只“风筝”,他们相逢并且相爱。很感动很唯美,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在上学,那时候看的比较浅显,但是还是觉得很美,后来走上社会之后,才会看懂这本书的深层含义。
在这里推荐一下柏杨《旷野》这本书,很多人知道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却不知道柏杨还写小说,实际上柏杨的小说写得很优美。《旷野》讲了一个大学女子,岳政芬离开男友李世淳之后导致痴情男友疯掉,后来被李世淳的妹妹设计抢走现任男友周世信后几番挣扎答应李世淳家人帮助其成功康复,重新爱上彼此并结婚,在婚礼上被李世淳妹妹耍了的周世信匿名送上一条毒蛇咬死李世淳的妹妹咬伤岳政芬,李世淳受到刺激再次疯掉,最后岳政芬听从父母安排嫁给了自己的表哥的故事。三十万字的小说三言两语如何能道破?很多人读过钱钟书先生《围城》,少有人读过柏杨先生《旷野》,两本书对于爱情的诠释可谓淋漓尽致,而《旷野》所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台湾的青年大学生也就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人生没有什么必看的书,主要是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去阅读,比如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看看《未央歌》,在自己心浮气躁,孤独寂寞的时候看看《孤独六讲》,在你在忙碌中迷失自我的时候看看《遇见未知的自己》,在你经历过失去至亲之痛后,看看《血玲珑》。在平时平淡的生活中最好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要做到不求甚解。先存留心中,当自己经历过一些之后,就会有一个相互印证,并彻然顿悟。
《瓦尔登湖》,还记得这本书是在现在已经倒闭了的第三极买的,这本书不卑不亢,智慧的人做了一个实验,人和自然相处,如果只是求基本的生存,到底需要劳作多久,我们可不可以抛弃或远离现代泛滥的物质生活去隐居?当时看到他如此恬静淡然,劳作,看书,以鸟为邻,以书为友的日子很是羡慕,原来作为人类还可以这样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