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怀疑过,既然唐僧那么软弱无能,为什么他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师傅?为什么他骑着小白龙?为什么他是取经队伍的领袖?“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这是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无论面对男妖怪、女妖怪、女皇、金钱、涛涛大河、漫天黄沙、签证问题、徒弟背叛还是高压锅。孙悟空情绪化、猪八戒天天喊散伙、沙和尚只会低头跟着走。内心拥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毫不怀疑地按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或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从来没有什么孙悟空,也没有什么西游记,师徒五人,其实只有唐僧,其他四个,都是唐僧的心魔。途中的磨难,都是唐僧内心的磨砺—— 定住心猿则悟空,拴住意马便化龙,戒贪戒色共八戒,戒杀戒嗔是悟净,身心纯净朝佛祖,心之所在即西天。
唐僧在西游记中扮演的是人的八识心,八识心没有分辨能力所以经常被妖精所变得人所迷惑,八识心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当八戒悟空想放弃的时候,唐僧的取经之意从未改变,开悟就是悟到万法归统,所以第八识又称“真心”,万宗不变,唯有真心。
唐僧一代圣僧,性格弱点之类再明显,也掩盖不了他的伟大功绩。历史(或小说)把他放在高位,本来也与这个人的性格无关,而是与他做出来的事儿有关。套一句流行语:小孩才会因为讨厌一个人的性格而全盘否定这个人,成年人才不管这人本人讨厌不讨厌,成年人只在乎这人做成了什么事儿。
论降妖除魔,唐僧最差,甚至不如普通人。但为什么他的成就最大?目前比较流行的解读是他最能坚持既定的信念。但进一步想,如果他所坚持的信念本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信念、很庸俗的理想,譬如他的信念是为个人谋求小福利,那么即使他最坚定地坚持这个信念,也不能因此造就他的成就和伟大。本质上,是一个人所选择事业的高度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唐僧所选择的事业是改进大众的福祉!
作者当时写西游记的目的,当时正是门派相斗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