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弟子规》,只能背出第一句。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是这样,听说过但没有深入了解过。查了一下,《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传承不算太久,与《三字经》神似却依然成为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爷爷奶奶的启蒙读物,可见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得到了一代人的认同。在今天,思想文化发展如此迅猛的状态下,《弟子规》慢慢淡出了小孩子的视野,比起通俗易懂的故事,显然小孩子难以理解这晦涩难懂的句子。不过作为学习文言文的辅助读物还是蛮好的。
弟子规的张段,看似简短,其义理精要,看似刻板,是为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凡事也讲究对机说话,并非一药包治百病。看似章义桎梏,实为一时之教,拿着双重标准舍此故彼说话是不理智的,。
句义在于活学活用,要看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而说。孔子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有些人就认为孔子歧视女性,女性都是小人。于是视孔子为仇家。看事情有些太那个了。
了解文化历史是有必要的,但是古代的经典并不一定就适合现代社会,在学校以及有些家长让孩子背弟子规的同时他们是不是打心底认同这套东西呢,很有可能父母本身就盲目的相信经典传统,觉得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好的。 弟子规是自上而下的,是单向价值的传播,对家长控制孩子的行为有利,对孩子的成长,独立思考,跟长辈之间的平等关系的建立不利。况且多少儿童能真正理解呢。
我表示比较无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在一个郁闷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就是每天早上读一遍弟子规,然后我读了两年基本上已经轻松背出来了,然后我表示中国文化教养有论文三字经之类的,有点时间就去把四书五经给啃了,实在要学东西还有史记等。弟子规就是清朝一个落魄秀才拿孔圣人的东西随便改点简单总结今天居然成所谓中华文化的。忠孝礼义信那些东西呢!
我从小就被父母逼迫背诵弟子规,结果现在我还是忘得一干二净。曾有许多人批评我数典忘祖,不守规矩,我不承认前者,只承认后者。因为规矩是人定的,是什么人定的,对我有没有好处,我有自己的看法。《弟子规》在我眼里,谈不上优秀,只能算生命力顽强罢了,早晚也要被这一代人渐渐丢弃的。
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缺乏的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事物的判断还停留在人云亦云的水平。更谈不上对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的建设。所以你会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方式成了禁锢人大脑思维的一种形式。这就是现在应试教育带来的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