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书中宝钗的那句评价很贴切啊,一针见血:“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有志向,有思想,她和林黛玉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且很努力,只不过方式不同。林黛玉在于抓住宝玉的心,其实这是当时非主流的做法,薛宝钗按照传统路线,展现自己贤惠的形象,努力获取贾母等可以决定其婚姻的长辈的欣赏。黛玉的性格除了天生的高傲以外,与她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联。自己的妈妈很早就去世,父亲的身体又不好,被宠爱自己外祖母接到家父之后,虽然在表面上获得了和宝玉一样的待遇,和宝玉同吃同住,但是她知道,这里并不是自己的家,她仍旧是寄人篱下的浮萍。所以她孤傲,高冷,将自己锁在一个狭小的世界之中。对史湘云,我觉得的没必要对史湘云这个人物一踩到底,也没有必要将她追捧过高,她在相貌才情方面无可挑剔,但在性格上就是一个普通人,既有爽朗仗义、为他人真心付出的“善”的一面,也有自私势利、不考虑他人感受的“恶”的一面。
初读红楼梦时没感觉,现在觉得黛玉真是精灵一样娇俏聪慧的完美女子。黛玉进荣国府,行为举止大方得体,滴水不漏。她不是不懂世故,个人觉得她只是不愿世故。薛宝钗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其实宝钗心气很高的,做柳絮诗时,她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在贾府上上下下的好人缘也不是刻意为之的,我觉得她的真的体谅了每个人都有苦,她的上下级尊卑观念想必也不必宝玉少。史湘云的评价历来两极,喜欢的人说她真性情不做作,不喜欢的人说她情商低缺心眼,其实归根结底不都是因为她性格中的那个“真”字作祟么?要知道“真性情”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人将自己人性中的善与恶如此赤裸裸不加掩饰的呈现出来,收获的评价肯定会是毁誉参半,“真善美”三者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谁?是“真”,但“真”的东西就一定都是美的、善的、讨人喜欢的么?不一定吧?
林妹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林妹妹也许会耍小性子,会因送晚了宫花而发脾气。但她也会因刘姥姥的话而一展愁眉与姐妹们开怀大笑,事后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由此可见她可爱。薛宝钗是一个利己主义的人,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让自己过得凄惨。我愚拙,不敢对这位“大观园群芳之冠”往下结语。但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一个就是宽容,不涉及到原则性质的问题的矛盾我们可以适当退让一下,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赢得了人缘,一举双得。还有一个就是做人要真诚,像薛宝钗这样活着太累了,我们都是普通人,不需要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就开心的活着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不需要时刻看人脸色,做到基本的尊重就够了。史湘云个男儿一般的性子,女儿的情怀。美丽。我喜欢!我也同情她的处境。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薛宝钗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缺点,她才华横溢却不张扬,她容貌似牡丹却温柔低调,她出身豪门却从不耍小姐脾气。对于史湘云,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娶妻当娶史湘云上,她是一个智商高而且性格很好的。
薛宝钗是无情的。薛宝钗是动人的。薛宝钗是完美的。她从小看透世态炎凉,知道这个世界的荒唐的游戏规则,她需要做出了选择。她选择了去适应规则,既然无力改变,那么我就要做这套规则的楷模,为此她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就好比服用冷香丸去压制热毒一样。而黛玉的真实感还在于她对于俗事的明透颖悟。黛玉并非摆着好看的花瓶,对于人情世故,她是通达的。有句话评价史湘云最贴切”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史湘云。“她是个好妻子。
感觉史湘云最像贾母,大说大笑,史湘云,贾母,贾宝玉很小孩子一样的三个人。林妹妹是我最喜爱的文学人物,没有之一,而且这份喜爱很大概率会保持一生,她身上有一切我所喜欢的品质,以至于那一点小缺点在我看来也是瑕不掩瑜。薛宝钗的悲剧其实挺冤枉,她基本都是按照当时的正确方式去寻求自身幸福,她没有明显的过错,最后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