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读书笔记的前期工作,为了做好读书笔记,应该一边读书一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以免读完之后就想不起来该记哪些内容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书上做记号。 做记号可以有很多种,最通用的方法当然是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但是边读边记,即使做简单的记号,也太复杂太容易分散注意力。比如坐地铁时,没有座位,想在拥挤的人群中掏出笔来画重点,那简直是太难了。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第一遍通读时折角、第二遍重读折角页时如果仍觉得好,就折上另一个角,第三遍时重读折两个角的几页,仍觉得重要,再用笔做记号,记号可以是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最终将再也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 对于很厚或者很有难度的书,可以用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的方法。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是让我们更高效工作的基础。
上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是非常的好的,我最喜欢的就是阅读了,我觉得想要更好的阅读,首先阅读名著的时候要选择环境,环境对于有深度的文章很重要,也就是说环境要安静,这样容易沉下心来,沉浸在文字中,文章中蕴含的深意才能感受和理解,才能随着作者的章节跌宕起伏,才会有字有尽而意无穷的的强烈感受。如果方便会做笔记,从小学到现在,所做的笔记已经有厚厚的两大摞,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从阅读中获得的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使我的文字能见之于报端杂志的重要原因。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想要更好的阅读唯有“用心”二字,把前人的东西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先把这本书的序言(前言)、目录和后记仔细读完。序言通常会记录作者的一些介绍,关于这本书的想法以及撰写原因,还会包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各章要点的总结。而目录则是一本书的结构设计和所有内容题要。后记则是作者对整本书一个总结以及编辑此书之后的想法。读完这些,便能初步掌握整本书的内容概要,进而根据你的目的和你的问题来进行取舍,划分阅读优先级。哪些对于你的目的和问题来说是必须要读的,哪此是重要的知识点却对于你的目的不是必要的,哪些基本可以舍弃不读。畅销书作家大岩俊之曾提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这本书的20%,而这20%里面最重要的仅有4%。
我有十年的从教的经验,我来说说。阅读是给自己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应该是只为完成什么任务或者出于什么功力心被迫做的。这个世界上,很多好东西都是通过书籍传给我们的,喜欢阅读,就会偏得这部分财富,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所以,读,就应该放轻松,融入身心,发自内心地读,这样才会很享受,很快乐。阅读是要有取舍的。书海浩瀚,即使穷尽我们的一生也未必读完,只取一瓢饮读明白就可以了。即使是这一瓢,也要好好挑选,用不着过于追风赶时髦,也用不着非要逼迫自己读那些看不进去的书,不妨随着你的个性和喜好去找书中知己,就如同找对象,只选对的就OK。
合理的分配阅读时间,现在的人工作生活都很忙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着实不小,就算是个学生,虽然时间上相对充裕一些,但由于经常会有各种课业,再加上贪玩,也未必见得会有心思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这时候合理的分配阅读时间就很重要。比如在早起时,一边喝一杯热茶,一边读一点美文之类的。在晚上睡觉之前,也可以放下手机,好好的对着书本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放送和陶醉。如果到了周末和假期,时间上较平时会多一些,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把有限的时间让给书本,而不是游戏和玩乐。
确定你的阅读目的:是要获得知识、收集信息,还是娱乐消遣。如果是消遣,那就简单了,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高兴怎么读。相信题主也不是问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吧。那么以前两种(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势必要带有功利性、目的性去阅读。拿到一本书先定下你的目的,比如你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信息?或者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要掌握某种技能或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最好提前记录下来,进而提出关于这本书的问题,然后在接下的阅读中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