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到了西天灵山后,被二尊者要人事之事气得脑壳发昏,后来又取到无字真经,心里更是着急。几经折腾之下,他哪里还想得起其它事,所以就忘了问佛祖。这是一般的解释,书中也是这样写的。唐僧即使想起来了,也是不会问佛祖的!为何?很简单,佛家讲究一切顺缘,一切有缘。也就是说,老鼋能否得人身,根本不是时间问题,而是缘份问题,只要他的修行到了,马上就能脱壳变人形;如果修行未到,再等一千年也未必能成功。但是,这又是不能说破的,更不能问。问了,就犯忌了,如来就会认为唐僧修行还没到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搞明白,还敢来问领导,说不定他成佛之事先泡汤了。
凸显磨难,凑成八十一难;当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兴高采烈驾着祥云准备回到中土大唐交差时,观音菩萨掐指一算,还少了一难。于是让师徒四人从云端跌落,又遇通天河老乌龟,乌龟如见故友,又驮上师徒四人及真经过河。当得知自己托付唐僧问寿命之事时,唐僧支吾不语,激怒了老乌龟,它弃了四人潜入河底。让唐僧等又遇一次磨难,终于凑齐九九八十一难,这便是《西游记》中师徒取经中的最后一难。这一难不但让四人落水,还让真经有缺失,预示世间多磨难,只有有诚心信心恒心者才能取得真经,化解所有磨难,修成正果。
取经时,唐僧被阿傩和迦叶勒索:有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听说来路迢迢,没有礼物,两人生气了:都空着手来,我们就饿死了。悟空火了:我去告诉如来,叫他自己拿来给我们。阿傩只好说:莫吵!来拿去。结果两人以假当真,欺诈唐僧。幸好燃灯善意提醒,才避免取经失败。当唐僧举报时,如来却把索贿说成收费:几个比丘为赵财主念经,才讨得三斗三升瓜米黄金。我嫌他们卖贱了。后来,唐僧把自己的紫金饭碗给了阿傩和迦叶,才换得真经。如果还要替老乌龟问寿命,唐僧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这是唐僧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问题,他如此宅心仁厚,千不该万不该,怎么会不问呢?可这就是以孙悟空这一古典主义超级英雄领衔的《西游记》中必然会出现的情节,从小说角度看,它如此异军突起,终于来到了终点却阴沟里翻船,原来是观音掐指一算,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斗胆妄议一句,唐僧不问寿命,与诸葛亮派关云长镇守华容道,是一样的,是“儒生游戏”,只有这样设置,故事才会好看,偏偏是不经意的一个小插曲,扭转了整个乾坤——这才是小说的妙处。
首先,唐僧师徒的主要心事基本都是在取经上,其他的事情没有细想,至于老鼋的事情可能真的是忘记了。其次,佛家讲究的是缘分,换句话来说,老鼋是否可以修道人身关键不在于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缘分的问题,只要修行缘分到了,老鼋或许立马就可以脱壳变成人形;若是修行的缘分没有到,在等一千年也未必成功。但是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缘分又需要自己领会,而是不可以被说破的,假如唐僧在佛祖面前问道,佛祖可能觉得唐僧的修行还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这也为后来第八十一难埋下伏笔,唐僧师徒西天取到真经之后,观音菩萨掐指一算说出唐僧师徒目前只是经历八十难,还需要一次劫难,师徒四人得以于取得真经返回的时候,降落到以前通天河,此使还是那只老鼋出现,师徒渡河的中间,老鼋于是开口问道曾经自己没有脱壳修的人形的事情,此时唐三藏没有回复,老鼋心里自然明白唐僧并没有把此事记在心上,于是便把唐僧师徒弃之不顾置于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