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应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对人对己都有一种天生的悲悯。所以透过他的诗,再看安史之乱,国之哀痛——国破山河在,人之哀痛——白头搔更短,草木之哀痛——感时花溅泪。如此等等,都更加的真切直观,仿佛在目。本诗亦然,读一读这首诗,给孩子看看刀兵之祸导致的音信不通,思乡思亲,给孩子讲讲战争中的中秋。
中秋诗词经典莫过于苏轼这首水调歌头,首句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却意象不同,一阙思人词写得低回宛转,迤逦缠绵,读起来简直太被带节奏,这已经不是写词,而是造境了。人在境中,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是境中人的共同愿望。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红楼梦》中薛宝琴的诗句,去年7月经历奶奶去世,又下定决心和某人断舍离,一个人在学校过中秋,不知为什么就忽然想起这句话,瞬间释然了很多。太阳月亮,亘古长存;亲情爱情,许是注定。
翻遍写明月的诗,气象最宏大的莫过于张九龄这句“海上生明月”和李白的“明月出天山”了。同样是思人,本诗气象宏大雄浑,而结句玄妙,月光是不能持赠人的,还是继续睡吧,说不定就梦到佳期了呢。
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最后一句让人心潮澎湃、心向往之:“巨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最接近李白心绪的那首。山月,远比清朝人修改的“举头望明月”更能反映作者真正的内心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