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之前也有看到其它回答说第一手札就能有强烈共鸣。当时看这本书是种机缘,朋友推荐的,当时正处于情绪病崩溃边缘,当看到那几句: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得发抖;不能碍着他们的眼,我并不存在,我是风、是虚空…等这些话,我的心不由松了一口气一般,却又似乎更让我觉得心疼到窒息。对于有情绪病的人来说,这种共鸣太贴近,所以觉得有幸能遇到这样的书。
钱钟书《围城》盛名在外,这本书对我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前半部分,到方鸿渐成婚为止,行文可以说兼备了文字精致,故事冲突。稳、准、狠的描写能力,一定令人过目不忘;文中诸多辛辣的讽刺,绝妙的比喻,甚至频频出现的幽默气息,一定能让读者击节称赞。
张爱玲的《金锁记》,这本书的语言能力和描写能力高到了一个让我颠覆三观的地步,张爱玲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比喻,什么是修辞,什么是描写,什么是毫不费力。然而最大的缺陷大概是天才常犯的自我中心,写起故事来比较难抽离自己的影子,看她的散文便知晓一二。
《巨人的陨落》,这本书是我在日本旅游期间,一边跟着老婆逛街一边捧着kindle看完的。从书的厚度,你们应该能估到我在商场里行走的长度——不过这个不是重点。虽然读客把这本书吹捧得有点过,但不能因人废言,这本书本身还是挺好的,只是没那么好罢了。
《受戒》,我更喜欢汪老的短篇小说,短小,可爱,栩栩如生,还经常作为我们大江苏的高考阅读理解。但是受戒作为他为数不多的长篇幅作品,更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审美和写作能力。我读的时候只觉得,可爱,可爱,太可爱了。人是可爱的,故事是可爱的。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我觉得用“美”,或者“好”,来形容余华的作品,都是不太合适的。最贴切的大概是“痛”。一个是文风凄苦,悲剧收场。然而我心目中《许三观》写得更好,尽管可能读起来冲击力没有那么强,故事的力度却都藏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