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温州管辖的小县城的一员,我发现除了一些长辈能够完整地说温州话,新一代的青少年们很大一部分已经很难说上一篇完整的文章了,里面不自觉的已经穿插了各种普通话和英语,已经再也没有那时候家乡的味道,作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鼓词”也面临着失传。
挺好的 我老家说的是江淮官话 等我以后有了小孩 不仅要让他学习老家的方言 还要让他学说四川方言 河南方言 东北话 天津话 还有粤语 会让他适当的接触下比较难学的闽南语 湘语 吴语 少数民族的语言比如藏语 蒙古族 维吾尔语学点皮毛就行了
并不是说普通话教育不好,而是为了表达对于普通话的强势,让更多的小语种开始面临失传和消亡,当中国仅剩下普通话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吴侬软语忆江南”这样的场面,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千篇一律,没有区别性。
很多人认为家乡方言有语言没文字,其实这些语言好多是古代语言被边缘化了,尤其是山西陕西原本是古代中国文化中心。再者就是时代淘汰不用的词语。比如农耕农事用词。能打出来就是有文化。
虽然最近几年,温州也开始了地方教育课程,也开始让学生们接触温州方言,也开始去渗透温州的文化,但是很难过,很多的人却只是把它作为一门任务去学,遥不知,这个才是我们运用了几千年的古语啊。
现在我听到一些小孩子不说方言,只说普通话,有时候教他们说,他们还不乐意去学,这个就让大人们非常头疼,我觉得需要纠正一下大家感知里的误区,首先,我认为中国的方言也算是一种语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