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故事很简单,却很警醒,老人的内心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的矛盾、孤独、悲伤、不愿屈服于衰老和命运…像每一个寂寞又顽强的自己,带着悲壮的硬汉主义色彩。老人八十多天没打到一条鱼,好不容易打到一条大鱼,还被鲨鱼吃掉了,一无所获地回来。很多人追求结果,但假如你失败一次又一次,好不容易成功一次,结果还是失败告终,你还能坚持下去吗?海明威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就算一无所获,活着就是一种力量,就应该搏斗下去。
说一本小众点的书吧,《浮生六记》,清朝沈复写的。简单的理解的话,浮生六记就是清朝一对文艺青年生于中产之家,不好好工作,玩插花等各种小资生活,到处旅行,把钱作没了。但贵在心理描写非常真挚,轻松之时洒脱如风,伤心之处扼腕叹息,欢喜悲苦之情溢于笔端,读起来不禁感慨人生不要整天想什么有的没的,高高兴兴活着就挺好....
《少有人走的路》。如果要扔掉书柜里所有的书,只能保留一本的话,那么我会选这本。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谓之成熟。这一本书的作者,明明是一位心理医生,但我竟然怀疑这是上帝的作品。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初次翻阅,便忍不住一气读完,周身通泰。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至少重读一次,还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窗边的小豆豆》,以前真的是见一个安利一个,后来长大性格越来越孤僻了就很少跟人安利了。虽然距离我看这本书已经过去快10年了,但是至今都会常常想起书里那个可爱的小姑娘,温柔的校长,以及那个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成的教室。每每想起那些故事都会觉得很温暖。
《霍乱时期的爱情》何止是我逢人就推的书啊,简直是一生推。作者是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了。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一定是冯梦龙的《智囊》。从12岁开始看这套书,前后有30遍以上,到现在再翻的时候依然偶尔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适合所有不想做天线宝宝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