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创作的前提,一是要有楷书基本功;二是使转严谨;三是以形写神;四是错落感、参差感强烈;五是抒发情感。如今有些草书,一半氤氲着西方“唯今是尚”“抽象虚无”;一半浸润着“空间切割”“造型艺术”。 线条绵软无力、控笔能力差;结构松散、组合不合理;布局凌乱、气势不足;整副作品: 欲飞而不能升,欲张而无借风之力,欲沉而无根,欲凝而骨残。相反你看,怀素的大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宫前”,他们在醉狂状态下,主观性、随意性、兴奋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率真、童趣十足,整幅作品弥漫着一种“无法、烂漫、我写我心”书法局面。
楷书相当于独奏,行书相当于二重奏,草书相当于大合奏,狂草相当于交响乐。难度逐渐加大,尤其狂草难度极大,要看书者内心格局,或者说狂草水平受限于书者格局的特点很突出。草书有笔画变化、字形变化、章法规律变化、通篇布局变化统一、落款谐调一致。前三个有规律有节奏的大起大落的变化是一般人甚至二般人很难把握的,一提笔就乱了方寸。当今书法者众多,草书者少而不太少,能写狂草者少,草书写得在五成功力以上的很少,狂草写得好点的更少之又少。很多草书笔划弯转流畅似乎很好看,但似面条而无骨。
主要看点画笔法,这是历来书论的主张,草书笔法主要表现在笔力、速度、使转以及节奏,而节奏是笔法的主线;再看章法结体,在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书写状态下,草法、布局合规合法,在充满节奏变化中,力足、气贯、形佳。三看神采,也就是一幅草书的笔意神趣。这点难以说明,需要多看古人经典作品,并加以领悟。
任何书法都离不开点画、结体、神韵,草书是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点画线条既沉实有力又灵动自然,长短、粗细、曲直、疾徐,穷尽变化;结体倚侧生姿,向背、呼应、穿插、错落、开合、虚实,不一而足;神韵因人而异,遒美、清秀、雄强、奇逸……字如其人,性情使然。
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飞动,曰笔情墨趣,曰结体多变,曰章法生动,曰线条优美,曰血脉连通,曰气韵天成,曰转化跌宕,曰气势磅礴,曰奇逸潇洒。
书法的一切创作却需要在法的基础上进行,再融入情感后的所谓龙飞凤舞,阴阳钝错,章法布白等等,才能称之为书法创作,虽然草书创作时情是第一的,法是第二的,法于情之后,但都必须有法,否则的话充其量就是瞎写乱画!






